帖撒罗尼迦前书概要
徐兴言长老
八、教会的生活(5:12-28)
一、 引言
1.
第一章,保罗为帖撒罗尼迦教会感谢神,因为他们领受了神的道,就在信心里作工,在爱心里劳苦,忍耐等候主耶稣再来,以致作了马其顿和亚该亚,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样。如果这样美好的见证要继续保持下去,那么教会牧者和所有信徒必须尽到他们的责任。否则就会像养分不足的葡萄,很快地就枯萎了。
2. 这段经文也回应5:6的“儆醒谨守”,我们如何对待教会的生活,使教会成为一个活泼有生命力,灵命丰富的地方。
二、 本段经文的分段:
A 如何对待教会的领袖(12-13节)
B 信徒之间彼此的关系(14-15节)
C 如何对待自己(16-18节)
D 如何对待教会的敬拜(19-22节)
E 结语与祝福(23-28节)
三、 如何对待教会的领袖(12-13节)
1.
教会是神的家,没有一个家是完美的,没有一个教会是完美的。我們不能因教會不完美,就不要教會,教會是很重要的。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家的保护和供应,这个孩子就会受苦,无法生存。同样,神的儿女如果要长大,发挥他的功用,并服事神,便需要教会。
2. 教会领袖是耶稣基督赐给每一个教会的,为了成全祂的旨意。教会领袖就是教会的带领者(leader),可以指教会的牧者,长老,执事,以及在各项事工上的带领者。
3. 第12节保罗劝勉说,“我们劝...”。“劝”的涵意是出于弟兄的爱,虽然不是命令,但很重要,不是外表的做法,乃是里面的内涵,若去实行对教会和个人都大有益处。
4. 保罗劝信徒,对教会的带领者有三方面的责任:
(1) 敬重他们(12节)。为什么敬重他们?因为他们的事奉,有三个特点:
a.
劳苦。不论在精神,体力上都够劳苦,属灵的领导是个极大的责任和艰难的工作,不是容易的。其中有许多的争战和重担,却少有鼓励。教会和信徒看他们的劳苦是当然的,或许很少为他们祷告,以致使他们渐渐失去事奉的活力。
b.
治理。一方面是带领,走在前面,一方面是关怀。在服事中用主给他们的权柄。他们不能像世界中当官的,辖管下属,乃是像牧人牧养羊群,像父母养育儿女,在神的家中作仆人,作群羊的榜样。要注意“在主里面”这词,意思是他们的治理是根据主耶稣的榜样,主给他们权柄和责任。
c.
劝戒。意思是责备,警告,教导。当有错误倾向出现时就要纠正,不论是对人或对事。这是不容易的,肯接受责备的人不容易,敢在爱心里责备人更不容易。但是为教会和信徒的益处,要不顾自己的得失劝戒信徒,这是爱弟兄,忠於主的举动。撒母耳记上2:24,祭司以利看到他两个儿子的恶行,只是说这样作不好;到3:13,神说,要降罚与以利的家,因为他没有禁止他们,尽自己的责任劝戒他们。
(2) 尊重他们。
a. “敬重”和“尊重”很相似,但稍有差别。“敬重”(12节),意思是看见,知道,英文作know,acknowledge,这个知道不是表面的,乃是充分知道。所以敬重教会的带领者,就是充分了解他们,知道他们的工作和为人,并且接纳他们。
b. “尊重”,英文作esteem,
lead。意思是当作领路的,来尊重他们。教会和信徒除了充分知道牧者的为人,还要正确对待他们,爱他们(13节),不仅是因他们的为人,更是因为他们是主耶稣差来的牧者。爱主的仆人就是爱差他来的主。
c. “格外尊重”。“格外”very
highly,意思是丰满到溢出的程度。“格外尊重”有两方面的内容,起到平衡,保护的作用。一是“爱”,牧者爱羊群,为羊舍命;群羊也要爱牧者,彼此相爱。信徒要帮助教会事工,供给牧者生活需要,表露谢意;另一是“因他们所作的工”。尊重牧者不是因为他是领导,有恩赐,而是他们在服事中的功用。
(3) 顺服他们。第13节的“你们也要彼此和睦”。英文有译作“be at peace among
yourselves”。意思是“在你们中间就有平安”。当教会和信徒敬重教会的领袖(牧者,各项事工的负责人),用爱心尊重他们,并且顺服他们在主里面的带领,在教会中必定出现平安和睦的景象。
四、 信徒之间彼此的关系(14-15节)
1.
教会的信徒必须学会彼此服事,彼此帮助,彼此鼓励。教会的领导者必须装备每个信徒来服事,单靠带领者几个人是无法做所有的事。保罗在这两节经文中举出一些需要个别帮助的情形。
2.
不守规矩的人。“不守规矩”,意思是“漫不经心,在行列之外”,指一个不在行列却又自由行动的士兵。教会要鼓励个人发挥该有的功用,但也有一些事是我们必须共同遵守的。既不能过分强调教会的规矩和传统,也不要放任自流。对于不守规矩,不遵行神的话的信徒,也需要彼此提醒和警告。责备时,先要正面肯定他的长处。
3.
灰心的人。灰心的意思是胆小懦弱,总是看事情的阴暗面,或许遇到逼迫,试炼时,就想放弃。这样的人需要鼓励和安慰,给予盼望。或许一句鼓励的话,就使一个人变为勇敢刚强了。
4.
软弱的人。“软弱”不是指那些体贴肉体而软弱的人,因为这里是关于教会中属灵的服事。保罗所指的是那些泄气,无法往前的信徒,以及在良心上软弱的人(如罗14章关于吃肉的事)。这样的信徒要用爱心扶助(或支持),帮助他们在主里面刚强起来。
5.
向众人忍耐。与人来往相处,忍耐很重要。今天看来很调皮的青年人,明天很可能是一个忠心的宣教士,牧者。我们要像神忍耐我们一样,忍耐众人。“向众人”包含两个意思:一是对任何事,任何人都要忍耐,另一是“向
toward”,有主动接近的意思。不要躲开那些对你怀敌意的信徒,要学习忍耐。
6.
以上是四个劝勉:警戒不守规矩的人,勉励灰心的人,扶助软弱的人,向众人忍耐。第15节是第五个劝勉,由两个短句组成,一是消极的--不以恶报恶;一是积极的--追求良善。保罗说,“你们要谨慎”,特别注意,因为这方面是我们天性无法做到的。不以恶报恶,因为我们是天父的儿女;追求良善,因为内心有催促,为别人的益处。
五、 如何对待自己(16-18)
1. 信徒一方面要注意彼此之间的关系,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自己的内在生活,与主同行的生活。这几节经文是关于三个命令:常常喜乐,不住祷告,凡事谢恩。
2. 常常喜乐。
a.
常常喜乐,意味着在顺境中喜乐,在逆境中也喜乐。喜乐joy和快乐happiness不同。快乐决定于周围发生的事,喜乐与遭遇的事无关,是意志的决定。因为认识到所发生的事不是偶然的,主掌管一切环境。若不是祂许可,没有一件事能够临到我们。
b. 怎样可以常常喜乐?
-记住神是怎样一位神,静思默想祂的属性和性情,必定有很多可喜乐之处。喜乐是扎根在向这一位神献上衷心的感谢。
-记住神在我们身上所作的:过去的,现在的,和将来要作的。
-也看到神在其他弟兄姊妹身上的奇妙作为。
3.
不住祷告。“不住的”不是说每一分钟都在祷告,而是态度,经常与神同在的习惯。在原文,“不住的”也用在形容感冒时止不住的咳嗽。我们为许多事忙碌,就是忘记祷告。祷告有个好处,当你祷告,步伐就会慢下来,就把注意力从自己转到主身上;不去想自己作不到,而是想神可以作到;不去想自己多么软弱无力,而是想神多么有能力。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,抽时间操练不住的祷告。
4. 凡事谢恩。“凡事”,英文作“in everything,在每一件事”,不是“为每一件事for
everything”。“在每一件事”,意思是在好事或不好的事(人看来)之中都感恩。“in”和“for”不同。为什么在逆境中还能感恩?因为有神的话作应许,知道难处不过是神用来成就在你身上的工作的工具,是为我们益处。因此,基督徒可以也应该在一切境遇中感恩。一个基督徒如果不感恩,而是怨天尤人,那是不信的症状。
5.
这三节经文(16-18节)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定的旨意。我们都很想明白神对我们的旨意(婚姻,工作...),但我们要先明白神对我们普遍的旨意,并且去遵行,才能明白神对我们个人特定的旨意。
六、 如何对待教会的敬拜(19-22节)
1. 这段经文叫我们看到教会团体的生活,特别在敬拜方面。包含五个简短的劝勉,两个消极的,三个积极的。这些劝勉告诉我们,怎样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神。
2. 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。
a.
“消灭”,英文作extinguish,将火熄灭了。这是警告不要阻挡圣灵在教会中的工作。圣灵像火一样运行在教会和信徒中间,祂光照,洁净,赐力量,管制,引导。阻挡圣灵的工作就好像熄灭圣灵的火。
b. 教会的服事和聚会都要寻求和顺服圣灵的引导,聚会有秩序,有神的话,使信徒得造就,有讨神喜悦的敬拜,神得荣耀。
c.
这个劝勉也可用在个人生活方面。过圣洁的生活,圣灵又称为圣洁的灵,什么事会熄灭圣灵的火,就是罪。怎样对待弟兄姊妹,对待自己,对待教会领袖,都要顺服圣灵的引导和感动,不凭自己的意志,不靠自己的力量。
3. 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。
a. 离开神的话,就没有从神而来的启示。不符合圣经真理的敬拜,是不属灵的,神不悦纳的。先知的讲论,目的是传达神的信息,建立基督的身体,所以不要轻看。
b. 初期教会并不像我们今天有一本完整的圣经。当时圣灵将先知的恩赐赐给教会中使徒和先知,透过他们说出神的信息,其中一些启示便写入圣经,所以不要轻看。
c.
今天神的启示已经在圣经中完全了,不需要人再增添。但今天仍然有先知讲道的恩赐,藉着圣经来间接传讲神的真理,这不同于初期教会时的先知被圣灵感动,直接地传讲真理。即使是间接地传讲真理,也能造就教会,所以不要藐视。
d. 不要藐视,不等于全盘接受,要问:第一,这讲论合乎圣经吗?第二,造就听的人吗?第三,信徒同意这是从神来的吗?第四,讲的人是否谦卑地传讲吗?
4.
凡事察验。这与上个劝勉配合,要分辨察验的是信息本身,不是人。比如徒17:11,使徒称赞庇哩亚的信徒,“他们甘心领受这道,天天查考圣经,要晓得这道,是与不是”。
真理唯一的权柄是神的话,圣经。
5.
持守善美的,“持守”的意思是留住,守住。一旦听到的道理是善美的(正确的,真实的,合乎神的启示),就要牢牢持守住,这不是易事,因为撒但和世界常常设法要将我们听到的真理夺去。怎样能留住善美的真理,就是要去实行。
6.
远离恶事。恶事可以指异端,错谬,也可指生活中的情欲和罪恶。这都是基督徒要远避的。有时,异端和错谬会以某种属灵形式出现,信徒要分辨,如果不合乎真理,就要拒绝,不接受。从第21,22节看,有两件事很重要,一是知道分辨,一是顺从的心志。基督徒要:一方面,运用奉献了的心思察验神的旨意,另一方面,运用奉献了的意志拣选神的旨意。
七、 结语与祝福(23-28节)
1. 祝福--全然成圣(23-24节)
(1) 在本书结束时,保罗着重在神的恩典,以及预备主再来。他祷告“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。”这祷告有几个特点:
a. 神亲自使信徒成圣。保罗强调成圣是神自己作的。信徒灵命的长进来自神,只有平安的神才能使我们成圣。
b.
全然成圣或完全成圣。在新约圣经中,成圣有三种用法:第一,地位的成圣,在我们信耶稣为救主时;第二,渐进的成圣,指天天在圣洁中成长;第三,完全的成圣,在主再来时,我们面对面见祂,必要像祂(约一3:2)。保罗在这个祷告所说的全然成圣,就是第三步的完全成圣,并且完全无可指摘。
c.
这完全成圣是我们整个人都成圣,灵与魂与身体都成圣。神的救恩是全备的救恩,不仅救我们的灵与魂,并且还要救我们的身体。“灵”指人与神交往的部分,“魂”指人的心思悟性,“体”指血肉之躯。这三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人。
d. 信徒灵魂体都蒙保守。保罗只不过说明神在信徒身上所要作的,但也暗示信徒在生活上该朝向什么目标追求,在凡事上察验何为神纯全可喜悦的旨意。
(2) 信心的祷告。保罗相信神必会保守信徒在基督里完全无可指摘。他根据三项事实:
a. 神的召。“那召你们的...”,神只保守那些蒙祂选召的人。祂既召我们,就必定保守我们。
b. 神的信实。“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”。不是信徒的行为作保证,而是神的信实成为信徒的保证。
c. 神的能力。“祂必成就这事”,神有旨意,神也有大能,全备的救恩必定完全成就在信徒身上。
2. 请求和问安(25-28节)
(1) 保罗请求信徒为他和同工们祷告,他相信众教会代祷的功效。
(2) 祝福。“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同在”。不论使徒有什么教训和责备,总是为着祝福,不是为着诅咒。
八、 背诵经文:(5:23-24)
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。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,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,完全无可指摘。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,祂必成就这事。
----全书完----
<上一章>
<目录> <下一章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