帖撒罗尼迦前书概要
徐兴言长老
七、主再来与信徒的预备(5:1-11)
一、 引言
1. 上章讲主再来的信息,比较偏重安慰信徒。本章讲主再来,比较偏重勉励信徒赶快做好预备,随时迎见主。
2.
圣经是一卷充满预言的书,约有四分之一的内容是预言。在预言中有很多关于主耶稣要来的预言,新约圣经27卷,有23卷提到主耶稣要来的预言,约有300次之多。绝大部分的圣经预言己经应验了,还没应验的是主耶稣第二次来的预言,所以我们们要关注,不要无动于衷。
3. 为什么保罗在帖撒罗尼迦时,要信徒明白主再来的预言?原因如下:
(1) 安慰和鼓励信徒,给人盼望。
(2) 免得无知,由于热切的盼望而妄加推测,以致误入歧途。
(3) 防备撒但和世界的欺骗,妄想在地上实现永久的和平。
(4) 预言最大的目的是劝勉罪人归信耶稣基督,免除神的忿怒;也鼓励信徒追求圣洁敬虔,在患难中不失去盼望。
4. 第四章和第五章都是讲到主再来,第四章讲圣徒的复活和被提,着重信徒的福份;但第五章1-11节,是比较真信徒与不信的人对主再来不同的态度。
二、 本段经文的分段
A 主来的日子(1-3节)
B 信徒为什么要儆醒预备(4-7节)
C 怎样预备等候主来(8-11节)
三、 主来的日子(1-3节)
1.
第1节一开始,就说“弟兄们,论到...”,表示保罗要讲一个新的主题,但是与前文有关。4:13-18,保罗向帖撒罗尼迦信徒讲了信徒的复活和被提这方面的真理。信徒会问主来的时间,什么时候被提。所以到了5:1-11,保罗一方面回答他们的问题,同时要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等候主来的同时,基督徒该如何生活和预备,为什么和不信的人不一样的心态。
2.
第1节说“论到时候日期,不用写信给你们,因为你们自己明明晓得”。可见保罗在帖撒罗尼迦时曾经对他们讲过这方面的真理。主耶稣要回来,但确切的时间不知道。主耶稣自己也说过,“但那日子,那时辰,没有人知道,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,子也不知道,惟独父知道”(太24:36)。既是这样,保罗不需要再写信告诉他们关于主再来的时候日期。
3. 保罗说,“你们自己明明晓得”。“明明”的意思是准确和留心。保罗讲得仔细,信徒认真地听,准确的领会。他们不知道主来的时间,但他们“晓得”主的日子来到的方式。
4. 保罗用两句形象化的字句来形容主的日子来到的方式
(1) 如同夜间的贼一样,这句话只单单用来形容主来的时日是无法预测的,却不是形容主的品德方面像贼。
(2) 新约圣经提到主来时像贼计有五次,给我们在关于预备主来时,有五方面的提示:
a. 不要因“平安稳妥”而疏忽预备(帖前5:2-3)
b. 应趁主宽容人的时候悔改(彼后3:9-10)。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。
c. 要儆醒遵守所领受的道(启3:1-3)。若不儆醒,主必临到你那里如同贼一样。
d. 要看守衣服,有圣洁的行为(启16:15)。免得主来像贼一样。
e. 要有坚固的属灵工程(太24:43),经得起审判。
5. 主的日子来到的方式。一是如同夜间的贼一样;另一是如同产难临到孕妇一样,第3节形容主的日子来到有两个特征:
(1) 灾难的来到是突然的。“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,灾祸忽然临到他们”。可见那日子的来到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。
a. “平安稳妥”,即和平和安全(peace and
safety)。这似乎暗示,在主再来,地上有大灾难之前,似乎出现使人以为和平的景况,以致人们感到平安稳妥,但灾祸却忽然临到他们。
b. 第3节的“人”,“他们”是指非信徒,就是留在地上经过灾祸的人们。他们盲目相信敌基督的谎言,希望和平安全,但灾祸忽然临到。
(2) 灾难的来到是无可避免的,就像妇人怀胎,到了时候必定生产。
a.
“产难”是否会临到妇人?这问题在於她是否怀胎;如果怀了胎,产难就必然会临到她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世人是否要受神的审判,也只要看他是否犯过罪;如果他犯过罪,就必须要受审判,这也是不容置疑的。
b.
怀胎的妇人如何到了产期就必然生产,犯罪的罪人也必如何到了日期便要受神的审判。一个聪明的人不要再为自己所犯的罪辩护,不再用自欺的方法逃避神的审判,而要趁着审判尚未来临之前,赶快诚实悔改。
6.
主的日子。“主的日子”和旧约圣经中“耶和华的日子”(或雅各家遭难的日子)同样意思,多半指主再来时那一段时间。从主降临到空中,信徒复活与被提,在空中与主相遇,到主从空中降到地上,审判列国的那一段时间,都可以算作主的日子。但第2节的“主的日子”,不会指主审判列国那方面,而是指主提接信徒方面。因为上段经文正讨论复活和被提,并且是为安慰勉励信徒写的。
四、 信徒为什么要儆醒预备(4-7节)
1. 因为信徒跟世人有明显的不同(4-5节)。
(1)
世人是属黑夜(night)的,属黑暗(darkness)的,但信徒却不属黑暗,而是光明之子,白昼之子。这里的对比不是说信徒和世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,(在光里或在黑暗里),而是说明二者的身份不同。信徒是白昼之子,因为基督给我们新生命;信徒是光明之子,因为我们是世上的光。保罗着重每个真信徒都有这身份(第5节的“都是”)。
(2) “你们却不在黑暗里”表示:
a. 凡是真信徒都是不在黑暗里的人
b. 在神眼中看来,世人都是属黑暗的,因为他们不认识光明的神,主的日子来到对他们像夜间的贼那样。
c.
“黑暗里”和第2节的“夜间”相对应,暗示基督的来临对属黑暗的人,正像“夜间”那么可怕。所以主来像夜间的贼,对信徒来说,只是时间的不可预测,却是引进光明的白昼(罗13:12);但对不信的人,却是报应和审判的来临,他们将要因他们的罪进入永远的黑夜里。
(3) 信徒怎样不叫那日子临到像贼一样?
a.
因为我们不在黑暗里,换句话说,我们只要行在光中,不作黑暗的事,作好预备,那么主来的日子虽然像贼一样,难测,但对我们说,主无论什么时候来,都不会像贼来,那么突然,那么可怕。
2. 因为信徒不该“睡”和“醉”(6-7节)
(1) “所以我们不要睡觉,像别人一样”(6节)。“别人”也就是第3节的“他们”,他们不信神的话,对罪可怕的结局和神的忿怒,像睡了的人那样没有感觉。
(2)
此处的“睡”与“在耶稣里睡了的人”(4:14)的“睡”,在原文是两个不同的字。第4章的“睡”指信徒身体的死,一个安详的睡;但第5章的“睡”意思相反,指灵性的冷淡和随从肉体,对将来的危险,不加提防。“睡”了的人最容易被魔鬼吞吃(彼前5:8)。
(3) “醉”是贪爱世界,放纵享乐的象征。醉了的人失去理性和意志力,更容易陷入罪恶的网罗。
(4) “睡”和“醉”都是属黑夜,属黑暗的人的生活光景。基督徒与他们不同,不该“睡”,不该“醉”。第6节说,“总要儆醒谨守”,灵里清醒,警觉,等候主耶稣回来。
五、 怎样预备等候主来(8-11节)
1. 以信爱望为装备(8-9节)
(1)
信徒既然属乎白昼,不但不要“醉”,不要“睡”,还要用信爱望把自己装备起来。在本书第一章,信爱望是一种品德,信徒甘心为主作工,为主劳苦,为主忍耐。在这里信爱望是一种属灵的兵器,可以保护信徒的“胸”和“头”。
(2)
胸代表我们的心意,头代表我们的思想。在末后的日子里,这两部分特别重要。世上有许多反对神的理论和学问,使我们的信心动摇;在教会中有各样不法的事,使我们的爱心冷淡。信爱望是应付各样试探的兵器。
(3)
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。“信”是在意念上坚定我们向神的心,在信心和忠心里蒙保守,靠主而活,在争战中站立得稳。“信”是护心镜向外的一面;“爱”是护心镜贴胸的那一面,是在情感上坚定我们向神的心,爱神爱人。信和爱不分开,信心藉着爱心作(加5:6)。保罗也说过,“我若有全备的信,却没有爱,我就算不得什么”(林前13:2)。
(4) 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。保护我们的思想时刻向着神,以天上的事为念,有一个清晰的思想。这里“得救的盼望”,着重将要来的救恩,就是主再来时信徒身体的得赎。
(5)
为什么要儆醒谨守?第9节说“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,乃是预定我们藉着我们主耶稣得救”。“受刑”英文作wrath,有两方面意思,一是大灾难;一是永远的忿怒,被扔在火湖里。这两处都不是神要信徒去的地方。这节经文是指明神对我们的心意,不是讨论预定的问题。神的心意就是:我们的得救是神的计划中的一件大事,祂要付出重大的代价。所以我们蒙恩得救的人,应当因神这样的心意,受到祂爱的激励而生活。因此我们不能“睡”,也不能“醉”,要以信和爱的护心镜遮胸,以得救的盼望作头盔戴上,等候主回来。
2. 与主同活(10节)
(1)
第10节,“祂替我们死,叫我们无论醒着睡着,都与祂同活”。使徒告诉我们,基督救恩的性质。罗8:1,“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,就不定罪了”。所以我们得蒙拯救的把握是主耶稣基督自己,因为“祂替我们死”。
(2) 第10节的“睡”是指身体的死,还是指灵里的沉睡,似乎两种情况都可以。但从经文本身来看,此处的“睡”指信徒灵里的冷淡和不儆醒比较合适。理由是:
a. 照上文,第6,7 节说到信徒灵里不要“睡”和“醉”,要儆醒谨守。所以第10节的“睡”与第6,7节的“睡”同样涵意,叫我们看到救恩的确据。
b. 此处的“睡”在希腊文新约圣经中,大部分用在灵性的睡,不警觉,对神的事没有感觉,有肉体的表现,与4:13,14的“睡”在原文是两个不同的字。
c.
若将上下文合起来看,这节经文不但强调基督的死的重要(完成拯救的工作);也表示不同意“信徒部分被提”的说法。主张部分被提的人说,当主来的时候,那些与基督交通和同行的信徒会被提,那些属肉体,灵性冷淡的信徒要留在地上经过大灾难。但这节经文却告诉我们,因为主已完成的工作(替我们死),无论儆醒的或灵里沉睡的信徒,在被提的时刻来到时,都要从要来的忿怒中被救出来,都要与主永远同在,与主同活。
3. 彼此劝勉建立(11节)
(1) 第10节注重信徒个人的生活,第11节则注意教会集体的生活,彼此相助,互相联络,把个人的生活实行在教会肢体的生活中。
(2) 第11节是两个命令,也是两个责任。
a. 彼此劝勉。劝勉的意思是,站在一个人的旁边帮助,尽力使他有力量站住,用主耶稣要来的盼望互相劝勉。
b. 互相建立。“建立”就像在已有的根基上,把房屋建造起来,信徒可以用神的话坚固另一个信徒的心志,使他倚靠主,在灵里儆醒和谨守,生命渐渐长大成熟。
(3)
这两个命令和责任不是新的道理。帖撒罗尼迦的信徒过去听过,也在实行,使徒说只要照过去素常所听的去行就可以,特别在等候主再来的时候。信徒不需要常常听新鲜的道理,只要不忘记所听过的,经常复习已听过的,一定大有益处。
六、 背诵经文(5:8-9)
但我们既然属乎白昼,就应当谨守,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,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。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,乃是预定我们藉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。
<上一章>
<目录> <下一章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