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太福音概要
徐兴言长老
三 耶稣受浸和受膏(3:1-17)
一、 这一章说到施洗约翰的服事,和耶稣这位天国的王的受浸,可分为三个段落:
A施洗约翰-耶稣的先锋(1-6节)
B施洗约翰的信息-宣告审判(7-12节)
C耶稣受浸和受膏(13-17节)
二、 施洗约翰-耶稣的先锋(1-6节)
1.他是一个独特的人,与众不同。生下来就作拿细耳人(分别出来归给神的意思),在胎中就被圣灵充满(路1:15),一生受圣灵管理。他是一个先知,却没有行过神迹。
2.他是新约圣经中一个重要的人物,走在耶稣面前,“预备主的道,修直祂的路”(3节),作耶稣的先锋。“修直祂的路”。当时高级官员出巡,他的仆人走在前面,清除障碍,修平路面。施洗约翰的服事,就是预备人的心,为迎接基督的到来作准备。他是旷野的声音(3节,“有人声”,即一个人的声音voice
of one)。
3.他生活在旷野,生活简朴,言语直率,责备人,吸引了很多听众,很多人认罪归向神。四卷福音书都以他的服事开始,耶稣也称赞他,“凡妇人所生的,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”(太11:11)
4.他与旧约圣经有关连,是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先锋,也是先知玛拉基所预言的“主的使者”,在主面前预备道路(玛3:1),玛拉基还预言,神要差遣以利亚(指约翰)到以色列人中间,预备他们的心归向神(玛4:5)。可以说,他是一个处在新旧约交替时的人物。
5.他的服事特别有力,刺入人的内心。各卷福音书的着重点不同。马可福音没有提到他责备的话。路加福音警告人要结出悔改的果子。马太福音则指出法利赛人,撒都该人若不悔改,后果是什么。
三、 施洗约翰的信息-宣告审判(7-12节)
1.约翰主要的信息为,“天国近了,你们应当悔改”。天国近了,表示这位天国的王将要出现,人要赶紧悔改认罪,好接受这位王,耶稣基督。悔改是从罪中被救出来的第一步,怎样表示悔改呢?受洗。约翰的信息是福音的开始,还不是完整的。
2.悔改不只是心思的转变,还有行动。第8节,“你们要结出果子来,与悔改的心相称”。没有行动的悔改不是真心悔改。
3.救恩不是从祖先来的,乃是从耶稣来的。犹太人以为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代,就一定得神的祝福。但他们错了,神说祂可以在外邦人中(石头中)得到与亚伯拉罕有同样信心的人,他们要蒙福,逃避将来神审判的烈火。
4.我们也要传福音,转罪人来信耶稣,逃避将来神的忿怒(斧子放在树根上)。所以要得到神的救恩,有两样重要的事:悔改和相信。
5.两种洗礼:约翰的洗礼和耶稣基督的洗礼(11,12节)
(1) 约翰的洗礼是水的洗礼,叫人悔改;耶稣的洗礼是圣灵和火的洗礼,人领受圣灵,得到新生命。
(2) 圣灵和火的洗礼是圣灵的洗和火的洗,不是圣灵用火给人施洗。
(3)
圣经中提到耶稣的洗礼有六处经文(太3:11,可1:8,路3:16,约1:33,徒2:18,徒11:16)。有两次提到圣灵和火的洗礼(马太和路加),其余四次只提圣灵的洗礼。火指烧灭罪人(不结好果子的树和糠都用火)。当时约翰说话是对所有的人(11节的你们,包含悔改的和不肯悔改的),因此圣灵和火的洗礼是烧尽恶人,剩下洁净的义人(火也有洁净的作用)。
(4)
圣灵的洗只给悔改相信耶稣的人,叫人领受所赐的圣灵(徒2:38);同时也浸入基督的身体里(林前12:13,“我们不拘是犹太人,是希利尼人,是为奴的,是自主的,都从一位圣灵受洗,成了一个身体,饮於一位圣灵)。
(5)
火的洗礼主要表示审判,对不信的人是毁灭,对信的人是炼净,除去杂质(玛拉基书4:1,2)。在教会历史中,基督徒和教会遭受大逼迫,基督徒的家产被夺去,丧失生命,也可以说是火的洗礼,教会得到洁净。但不是每个信徒今天都要经过的。
(6)
约翰的洗礼是预备,在约翰的传道工作中占重要的地位,是过渡性质。当时约翰的门徒接受约翰的洗,但耶稣的门徒是奉耶稣的名受洗。今天基督徒只要一次奉耶稣的名受洗就可以,包括悔改和相信。
6.约翰的讲道是我们的榜样。他从讲到罪开始,引人悔改。我们传福音也要讲到人有罪,然后再引到神在基督里的救恩,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。不要因为人不喜欢听到罪,就避讳不提。
四、 耶稣的受浸和受膏(13-17节)
1.主的受浸是祂一生关键的事。从祂降生,已度过三十年的时间,现在即将进入服事。受浸是祂进行拯救工作必须具备条件之一。耶稣受浸后,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,落在祂身上。在旧约时代,神设立的君王,祭司,先知都要先受膏,圣膏油浇在他身上,然后才可以服事。耶稣是天国的王,圣灵降下,父的宣告,显明祂是王,弥赛亚,这位王正式登基作王。
2.耶稣受浸的特点:
(1) 比较私下,不是多人在场(路3:21,“众百姓都受了洗,耶稣也受了洗”)。
(2) 天为祂开了,天为祂作见证。
(3) 圣灵降下,父说话,“这是我的爱子,我所喜悦的”,显明一切都准备了,神的儿子藉着永远的灵(圣灵),将自己作为祭物献上,就成功永远的救赎。
(4) 受浸是耶稣主动提出,约翰隐约地感到祂与众人不同,想要拦住祂。当耶稣说,“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”以后,约翰就为祂施洗。
3.约翰的洗是悔改的洗,耶稣无罪,为什么还要受洗呢?
(1) 因为洗礼与认罪悔改有关。耶稣来是要拯救罪人,受洗表示祂要与罪人认同,站在罪人的地位,要背负世人的罪,最终死在十架上。
(2) 洗礼也表示人欢迎天国来临,愿与天国有份,所以世上所有的人都要受洗。耶稣是世人的榜样,当然也要来受洗。
4.耶稣坚持要受浸,“因为我们要尽诸般的义”(15节)。“尽诸般的义”是什么意思?
(1) 尽诸般的义,英文作fufill all
righteousness(中文可译为“成全一切的义”)。成全即使之完全,完成的意思。这节经文的“我们”,指主耶稣和约翰一起要作的。。
(2) 律法给人定下义的标准,但没有人达到。同时神也应许将义给信的人,尽诸般的义就是使所应许的义能够实现在信的人身上。
(3)
这就是神给基督的使命,藉着祂受浸开始公开的服事,带给信的人救恩或义。罗8:3,4说:“神差遣自己的儿子,成为罪身的形状,作了赎罪祭,在肉体中定了罪案,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……身上”。主耶稣也说过,祂来不是要废掉律法,乃是要成全律法。怎样成全?代替罪人受死,叫信的人得到新生命,靠圣灵的能力,不体贴肉体,只体贴圣灵,律法的义便成就在我们身上。
5.受浸是主耶稣第一个公开的服事,有丰富的意义:
(1) 它表示祂的死和复活(参路12:50,我有当受的洗);
(2) 它预表基督徒的浸礼;
(3) 第一次公开表明,祂要与罪人认同,背负他们的罪;
(4) 藉着直接从天上来的见证(父的声音,圣灵降下),公开显明祂是弥赛亚。
6.约翰的洗礼与基督徒接受的洗礼意义不同
(1)
长期以来,犹太人不必受洗,洗礼是对外邦人的,表示他们要归化(相信)犹太教。现在犹太人接受约翰的洗礼,表示悔改,过去生活行为像外邦人,现在要成为真正的神的百姓。
(2) 基督徒的洗礼表示认同耶稣基督的死,埋葬和复活。
7.耶稣的受浸与我们的关系
(1) 耶稣受浸是与罪人认同,叫我们既然在罪上死,就得以在义上活(为祂而活)。
(2) 学习祂谦卑的榜样。祂谦卑地受约翰的洗礼。祂不是罪人,却愿降卑自己。
(3) 祂在受洗时祷告(路3:21),圣灵降在祂身上。祷告与圣灵的工作是分不开的。
五、 背诵经文:(3:2)
“天国近了,你们应当悔改!”
<上一章> <目录>
<下一章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