腓利门书概要

一、 祷告和感谢(1-7节)

一、 腓利门书简介

1. 在保罗十三封书信中,腓利门书是最短的一卷,它是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时写的,与以弗所书,歌罗西书,腓立比书合称为监狱书信。约在主后62-63年写的。

2. 这是保罗写信给腓利门个人的书信。腓利门是歌罗西人,从本书第19节看,他是在保罗的带领下信主的。他热心事奉主,保罗称他为“同工”。他的妻子叫亚腓亚,儿子叫亚基布,也都是在教会中事奉的。腓利门家境富裕,家中有奴隶,但他的爱心也是众人所共知的。

3. 这封书信的主题:保罗求腓利门收纳愿意回来的逃奴阿尼西母。阿尼西母是腓利门的奴隶,他显然偷了主人的财物,远走高飞,这按罗马法律是该处死的。但后来他在罗马遇见保罗,就真心悔改,相信基督,并且尽其所能地服事保罗。保罗想到把别人的仆人留在自己的身边,总觉得不妥,所以就劝阿尼西母要回到他主人那里去。同时保罗写信给腓利门,亲自为阿尼西母求情,希望腓利门能接纳他为主内的弟兄。

4. 本书信的结构。为使腓利门甘心收纳阿尼西母,保罗用的词句非常机巧,笔调流畅。他请求的步骤:先建立关系(4-10节),再说之以理(11-19节),最后动之以情(20-21节)。直到建立关系后,保罗才提及阿尼西母的名字(10节);而且一直到说之以理的那一段尾声时,他才提及请求的内容(17节)。

5. 腓利门书里面没有很多教义,也不讲神学理论,但却是一篇美丽的基督徒见证。简单说,从两方面看到:

(1) 显示弟兄相爱的完全典范;

(2) 基督徒对奴隶制度的态度。保罗既不是有意想打倒奴隶制度,而更不是想维护这个制度。他所关心的是在基督里弟兄之情。

6. 历代圣徒对腓利门书的评价:

(1) “这书信表现出一位正直,尊贵,谦和的基督徒之爱心的榜样。”(马丁路德)

(2) “这封书信是机智,细緻入微,和仁慈宽厚的典范。”(荷尔滋曼)

7. 保罗给腓利门的这封短信,其价值是多方面的,如:

(1) 个人价值——有助于理解保罗的品格。

(2) 道德价值——什么是恰当的微妙平衡。

(3) 天意价值——暗示神在幕后支配一切并超越一切事物。

(4) 实用价值——将最高原则应用于最普通的事物。

(5) 福音价值——鼓励人寻找拯救最卑微者。

(6) 社会价值——展示基督教与奴隶制度以及一切非基督教制度的关系。

(7) 属灵价值——与福音内容有相似之处。“我们都是基督的阿尼西母”(马丁路德)

二、 写信与受信者(1-3节)

1. 写信者。“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,同兄弟提摩太”(1节上)

(1) 保罗没有自称是使徒,他不是以使徒的身分要求腓利门做什么,乃是如同朋友之间的交谈一样。

(2) 他自称为“保罗,基督的囚犯”。我们相信保罗的自称,必定能打动腓利门的心,叫腓利门乐意为他的弟兄竭尽绵力。

(3) 不是犹太人的仇恨,也不是罗马政权把保罗囚禁在罗马,而是基督耶稣将他囚禁起来,以致他成了“基督耶稣的囚犯。”这说出他被囚的原因,不是犯了罪,乃是为基督的缘故,为耶稣作见证,作一个带锁链的使者。

(4) 保罗也将提摩太的名字与他的名字并列,一方面加重这封信的份量,另一方面或许是指出,提摩太是保罗可靠的助手,可以作保罗的代表。提摩太的名字在保罗的六封书信中,并列在写信者之中(林後,腓立比,歌罗西,帖前,帖後,腓利门),此点显出保罗十分强调“团队事奉的模式”。

2. 受信者(1-2节)。“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,和妹子亚腓亚,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,以及在你家的教会”。(1节下-2节)

(1) 这是一个家庭。腓利门是一家的主,亚腓亚是腓利门的妻子,亚基布或许是腓利门的儿子。

(2) 腓利门的特点

a. 家境富裕,这从第2节“在你家的教会”可以看出,他的房子大,可作聚会的地方。

b. 有奴隶。

c. 他是保罗“所亲爱的同工”。他与保罗虽然工作不同,恩赐不同,但是事奉却是合一的,都是服事一位主,都是为主和神的国工作。

d. 他是中年人,有儿子参与服事。

e. 他向主耶稣和众圣徒有爱心有信心(第5节),并且对人行善(第6节)。

(3) 亚腓亚。是腓利门的妻子。她在这一家有重要的地位,这对收纳逃奴阿尼西母也很重要。“妹子”即姊妹sister,表示她也是基督徒。圣经尊重妇女的地位。当时的希腊文化把奴隶和妇女看作是次等人。

(4) 亚基布。很可能是腓利门的儿子。“与我们同当兵的our fellow-soldier”,表示他也是在教会服事的。

3. 祝福的话(3节)

(1) 祝福的内容:恩惠平安。“恩惠“指出自神内心的行动,是神白白赐给我们,是我们不配得的,是神牺牲的爱和大能的结晶。“平安”则指人经历恩惠以后的结果。

(2) 赐福者:“从神我们的父,和主耶稣基督,归与你们。”

“神我们的父”和“主耶稣基督”两个名字只用一个介词(从from),表示父与子奥秘的合一,因为圣子是神性丰盛的显示。因此神的恩惠随同神的平安,一并临到在祂面前,相信投靠,谦卑俯伏的人。

三、 保罗为腓利门感谢神(4-7节)

1. 这段话简单明瞭,次序也不是很清晰,好像是在匆促的气氛中写的。这是保罗的风格,性格活跃,思路很快。

2. 这封信主题是保罗求腓利门善待回来的逃奴阿尼西母,保罗先从祷告和感谢开始。因为他内心满有喜乐,也充分了解腓利门的性格和为人。只有当你充分了解一个人时,你才会深信对方愿意答应你的请求,去作你要他作的事。因此有谚语说:“认识了良善,是使良善更加良善的方法。”

3. 简单说,这段话是以第4节的祷告和感谢开始;第5节,说到他为什么感谢;第6节,来到祷告的内容和目的;第7节,相信腓利门必定会答应他的要求。

4. 为腓利门的祷告和感谢:“我祷告的时候提到你,常为你感谢我的神。”(4节)保罗写的书信,除了林後,加拉太以外,都是以祷告感谢开始的。这不是形式,而是内心感受的表达。每一个问安感谢都是真诚挚爱,没有客套,虚伪。在这封书信中,我们看到腓利门给保罗留下极宝贵的回忆,每逢他祷告时,便想起歌罗西教会的腓利门,常为他祷告和感谢。祷告就是在灵里与众圣徒的相交。

5. 感谢的原因:“因听说你的爱心,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”(5节)

(1) 保罗为腓利门感恩的两个原因: 一是他的爱心(爱神,爱人);一是他向神和众圣徒的信心。可以看到,保罗很留意教会和信徒对神,对人的信与爱,因这两点是信徒生命的见证。

(2) 初看起来,好像使徒将“众圣徒”,与主耶稣同作信心的对象,这样的说法,自然是解不通的。但在原文中,本句直译则为『你“向”主耶稣和“向”众圣徒的信心』。这两个“向”字,在原文是两个不同的字。第一个“向”字是“向着”的意思;第二个“向”字是“临及”的意思。所谓“临及”就是由于信心所生发的乐捐好善临到众人的意思。这样看来,基督徒信心的对象仍然是主耶稣。

6. 祷告的内容和目的:“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,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作的。”(6节)

(1) 在祷告中,保罗有一个心愿,乃是愿腓利门和其他有共同信仰者的相交,有行动,有功效。

(2) “同有的信心”也可作“信心方面的相交(或分享)”(the fellowship of your faith)。“相交”可以从两方面来领会:主动的来说,它的意思是“分享”,将属物质或属灵的好处分给别人;被动的来说,它的意思是“有份”或“获益”,从与基督或与众信徒相交,获得好处。

(3) 使徒的祷告,希望腓利门所作的工,使他在信心的相交上得以显出功效。一方面表示腓利门本人,在生命上长进,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乐善好施,使别人觉得基督徒要达到这样的地步是有可能的,因为是为基督作的。事奉神要存着单纯的动机。

7. 保罗相信腓利门必定会答应他的请求:“兄弟阿!我为你的爱心,大有快乐,大得安慰。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。”(7节)

(1) 想到腓利门的爱心,乐于帮助别人,保罗非常欣慰,心中实在喜乐,而且众人的心也因着他的爱心而大得“畅快”(此字在太11:28用来描述耶稣给人的安息),可见腓利门实在是一个有爱心的人。

(2) 腓利门从来没有想到,他一点点爱心的流露,竟然有这么深远的影响。特别是他收纳逃奴阿尼西母的爱心行动被记在圣经上,永远蒙神的记念。其实我们在世上每一个行动,无论是好的或不好的,都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冲击和影响。这告诉我们,要谨慎自己的言行,凡事要为主而作,靠主而作。

四、 背诵经文(6节)

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,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作的。

<上一章>        <目录>        <下一章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