腓利门书概要

二、 保罗为阿尼西母代求

一、 引言

1. 在为腓利门祷告感谢的话里面,可以看到处处流露亲热的语调,内心的真诚恳切。来到这段经文,第8节至14节,保罗逐渐进入书信的主题,为阿尼西母代求。我们会注意到,保罗亲自站在罪犯阿尼西母的地位上,效法基督作中保的工作。

2. 本段经文可简略分作三段:

A 代求的基础(8-9节)

B代求的对象(10-12节)

C代求的动机(13-14节)

二、 保罗代求的基础(8-9节)

1. 第8节开始,英文译本有“所以”此词,说出上下文相关的意思。保罗凭什么请求腓利门收纳阿尼西母?第一,因为知道腓利门是有爱心的人,爱主耶稣和众圣徒。有爱心的人,就会行爱心的事。

2. 第二,这是“合宜的事”。即指与基督徒身分相合的事,因为这是一件显明爱心的事。

3. 第三,保罗不愿意勉强腓利门去做,一定要他甘心乐意去行。虽然保罗可以本着使徒的权柄,吩咐腓利门去行,但保罗爱腓利门,充分了解腓利门,给他有机会流露爱心。

4. 第四,保罗不用权柄,而是动之以情,以自己的处境来求:

(1) 他是有年纪的。保罗那时约有六十岁左右,在那寿数不高的世代,六十岁左右已算高龄了。加上他多年奔波劳碌,受逼迫挨打,身体早受亏损,看来确是可称为老迈了,腓利门不会忍心拒绝一个老年人的心愿。

(2) 他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,或作“基督耶稣的囚徒”。当时保罗写这封书信,是在罗马监狱写的。为了基督,他捨去自己的一切,同样地,每个信主的人,也要因基督的爱的激励,捨去自己的感受,收纳并饶恕得罪他的人。

5. 第五,保罗的请求是凭着爱心求的。这爱是指腓利门对人的爱。腓利门本着爱保罗,爱别人的心,也应该爱阿尼西母。

6. 保罗的作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提醒我们,基督是怎样对待我们的。祂不是给我们一套规条,叫我们去做这个,去做那个,而是让我们看到我们与祂的关系。如果没有基督在中间,一切的道德不过是说,“你要这样做,那样做,否则小心不做的后果”。但基督说,我为你捨去许多,你能为我的缘故做这些吗?所以,基督徒的道德观念不仅仅在 于遵守规条,而是重在存心和动机,以及顺服的力量。

三、 保罗代求的对像(10-12节)

1. 第10节,保罗为阿尼西母向腓利门求,他是“我(保罗)在捆锁中生的儿子”。

(1) 从社会关系说,阿尼西母是腓利门的奴仆,但从属灵关系说,他是保罗的儿子。出于神的安排,他遇见了保罗,神藉着保罗把福音传给他,他就悔改信基督。可以说,保罗是阿尼西母属灵的父亲,不仅有深厚的感情,并且阿尼西母尽力的服事年老的保罗,对待保罗像待自己的父亲一样。

(2) 有的时候,神会安慰为祂受苦的仆人,不但藉着苦难叫他们得到益处,还使他们成为叫别人蒙福的一个器皿,或者帮助人信主,或者坚固信徒的信心。比如保罗为主的缘故被监禁在罗马,腓立比书1:14,保罗说“并且那在主里的弟兄,多半因我受的捆锁,就笃信不疑,越发放胆传神的道,无所惧怕。”可见,万事都互相效力,叫爱神的人得益处。

(3) 神的仆人可以受捆绑,但是神的话和神的灵却不受捆绑,神的作为使神的仆人得到属灵的儿女。阿尼西母就是其中一个例证。

(4) 在这节经文,保罗特别强调,阿尼西母是他“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”,是他所心爱的,盼望也是腓利门爱的。

(5) 这样,保罗从他与阿尼西母的亲密关系,来为阿尼西母代求。

2. 第11节说到阿尼西母的生命有大改变。“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,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。”

(1) 一个有益处的人,就是对神对人都有益处。严格说,不属于神的人是没有益处的人。神对人的要求就是“荣神益人”,人若不归向神,顺服神,就不能达到做人的目的。救恩就是使我们堕落的人恢复到神起初造人的目的。恩典可以使从前与人没有益处的人,转变成对人有益处的人。

(2) 阿尼西母这名字的意思是“有益处”。但是过去他对腓利门,他的主人,没有益处,偷了主人的财物,远走高飞,亏负了他的主人。现在他改变了,在罗马服事保罗,给保罗很大的帮助。他回去以后,也会很好服事腓利门,对他有益处,那就名符其实了。

(3) 保罗说话的语调何等柔细,不是阿尼西母的罪无关紧要,无所谓,而是在他谦卑地认罪悔改以后,就要宽恕他,不要再追究他过去的罪,因为神己赦免他了。

(4) 福音给人带来的改变多么奇妙,罪人成为称义的人;没有益处的人变成有益处的人。一个奴仆信了主,会给这个家带来益处。他会真正地从心里去作,可以相信,他将是一个尽职忠心的仆人,尽管过去他不是。

3. 第12节说,阿尼西母是他心上的人。

(1) “我心上的人,”有英文译本译为“我自己的心”,通俗地说,阿尼西母是保罗心的一部分。一个本来对人没有用处的奴仆,竟然和使徒在爱里连在一起。阿尼西母若离开他,好像割去他心头的一块肉。这对腓利门说,他不能不动感情地收纳一个叫使徒那么疼爱的人,好像保罗对他说,“照顾他,对待他像对待我一样”。

(2) 使徒为一个奴隶所说的话,比任何攻击奴隶制度的暴力更有力。神的爱超越一切的障碍。它能拥抱每一个受欺压的奴隶。基督就是这样用祂纯洁的爱来吸引我们,就像旧约圣经雅歌6:3所说“我属我的良人,我的良人也属我。”

(3) 保罗打发阿尼西母回去,虽然保罗舍不得他。但他对腓利门说,我爱他如同爱我自己一样,把他送回去的目的,是叫你接纳他,为我的缘故,接纳我心上的人。

(4) 或许腓利门的性格是嫉恶如仇,脾气急躁,他很需要更多的鼓励,激发他的爱心,放下忿恨,饶恕那些曾经伤害他和得罪他的人。

四、 保罗代求的动机(13-14节)

1. 保罗本来的意思是将阿尼西母留下来服事他。“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,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。”(13节)

(1) 保罗现在在狱中,很需要朋友或仆人服事他,帮助他。腓利门是他的同工,如果保罗提出要求,腓利门爱保罗,一定会从歌罗西来到罗马监狱,来服事保罗。

(2) 现在腓利门的奴仆阿尼西母正好在保罗身边,己经服事保罗一段时间,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。按常理说,把他留下来是最美的事。况且保罗被监禁,是为福音的缘故,服事保罗是有分于福音的事奉,是无可厚非的事。

2. 但保罗不愿意勉强腓利门这样做。“但不知道你的意思,我就不愿意行,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,乃是出于甘心。”(14节)

(1) 如果保罗把阿尼西母留下来,是合理的事;但保罗要做的,不仅是合理的事,乃是要做美好的事,就是打发阿尼西母回到他的主人腓利门那里。他放下自己的意思,不勉强腓利门照保罗的意思去做。

(2) 阿尼西母是腓利门的奴仆,是属于腓利门的财产(在奴隶制度下,奴隶是奴隶主私人财产)。没有腓利门的同意,保罗不愿意把阿尼西母一直留在他身边。过去他亏负主人,现在悔改归正了,愿意回去接受主人给他的处罚。保罗赞许他悔改的行动,一个悔改的信徒,必须了结过去,才能有新的开始。

(3) 神所悦纳的,就是人甘心乐意遵行祂的旨意,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是我们的榜样。父差遣祂来到世上成就救赎的事,希伯来书10:9,主耶稣说:“我来了,为要照祢的旨意行。”在约10:18,主耶稣还说:“没有人夺我的命去,是我自己舍的。”主耶稣没有勉强我们作祂的门徒,而是要我们甘心乐意地,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祂。

(4) 保罗是使徒,有权柄要腓利门让阿尼西母留下,服事保罗,但保罗放下自己意思,为的是要成全腓利门,叫他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,乃是出于甘心。

五、 背诵经文:(14节)

“但不知道你的意思,我就不愿意这样行,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,乃是出于甘心。”

<上一章>        <目录>        <下一章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