腓立比书概要

二、 在捆锁中的喜乐(1:9-18)

一、 引言

1. 上段经文,保罗为腓立比信徒感恩,欢欢喜喜的为他们祈求。“欢欢喜喜”是喜乐(joy)的意思。在腓立比书,“喜乐”这字出现十六次,第一章第四节是第一次。可见基督徒的生活,正常的光景应该有喜乐,在教会中,家庭中,日常生活中,应该是喜乐的生活。

2. 上段经文也描述保罗与信徒在爱里的相繫。即使保罗在监里,不能与腓立比信徒在一起,但在灵里却是相通,保罗想念弟兄姊妹,弟兄姊妹也与保罗同心,一同分享神的恩典。叫保罗深得安慰的是,“无论我是在捆锁之中,是辨明证实福音的时候,你们都与我一同得恩(1:7)。

3. 照人来看,腓立比信徒的爱心很大,他们爱保罗,供给他的需要,保罗也感受到信徒对他的爱,但他更加希望这样的爱,不只是亲切的情感,而是被神的智慧和真理所引导的爱。基督徒不能仅仅以不犯罪为满足,乃是要竭力追求一个活在基督里的生命,让神的光照耀他们,行事,为人像基督,好在耶稣基督的日子,无可指责。这一切的重点就是爱,所以到第9节,保罗为信徒的祷告,要他们的爱心多而又多。保罗知道,若是有了爱,一切其他东西都随爱而产生,爱是进入一切属灵美事的入门。

4. 本段经文可以分成几个段落:

A 为腓立比信徒的祷告(1:9--11)

B 传扬福音以致福音兴旺(1:12--14)

C 传福音的两种动机(1:15—18)

D 给我们的教训

二、 为腓立比信徒的祷告(1:9-11)

经文:“我所祷告的,就是要你们的爱心,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,使你们能分别是非,作诚实无过的人,直到基督的日子;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,叫荣耀称赞归与神。”

1. 为他们的爱心多而又多。

(1) 这也是为他们在基督里继续成长祷告。第6节,保罗已经深信神必定成全善工,即他们会继续成长,这是神要做的。但保罗还要祷告,神有了应许,保罗就照着神的应许祷告,表示他信靠神,藉此荣耀神。祷告是激发我们倚靠的心,多有祷告,就说明我们多么需要和倚靠。在五旬节之前,主耶稣曾应许赐下圣灵。门徒有十日之久同心合意祷告,然后所应许的圣灵就降下,教会就产生了。

(2) 在腓立比信徒中间已经有多种爱心,彼此相爱,对保罗的爱,但保罗还要祷告,好叫他们的爱心多而又多。林前13:13说,“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爱。这三样,其中最大的是爱。”歌罗西书3:14又说,“在这一切之外,要存着爱心,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。”可以说,爱是进入生命丰富的一把钥匙。

2. 为他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增长

(1) “知识”指完全的认识,特别是神的启示方面;“见识”指体会(判断)的认识,特别指实用方面。知识和见识由爱而来。你若不爱某件事,你就不会去学。你若不爱神, 你就不会去学习神的话。

(2) 知识和见识不同,但有密切相关。简单说,“知识”是掌握了事物的本质,用来指引基督徒生活和成长;而“见识”是运用智能,使一个人能做道德行为上的判断。保罗一方面用知识,一方面加上见识,把明白真道与在生活上的实践结合起来。保罗从“圣经教导什么?”讲到这个真理如何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上。基督徒的爱心,需要有属神的知识光照,好知道去爱谁;也需要有见识,好知道怎样去爱。

3. 为他们能分辨是非

(1) “能分辨是非”,在吕振中译本作“能试验什么是美好的事”,有的译作“能证明东西的不同”。这是关于爱的鉴别能力。我们知道,东西有三种不同的程度,有好的,更好的,上好的(good, better, best),爱能够将好的,更好的和上好的鉴别出来。对基督徒说,属于主的事物有好的,也有更好的,还有上好的,如主耶稣称赞马利亚说,“马利亚己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,是不能夺去的。”(路10:42)

(2) 这爱的标准很高,我们不能以得着一点点就满足。我们要问自己,我是否对自己的生命长进,只要以好为满足,或是比别人更好为满足,或者是要向上好的去追求呢?

4. 为他们作诚实无过的人,直到基督的日子

(1) 爱心的增长,能分辨是非,目的是使我们作“诚实无过”的人。“诚实”,原文是由“日光”和“判断”两个字组成,意思是“在日光下受审判”,表示纯洁无暇。“无过”,表示“不使人跌倒”,“没有叫人讨厌的地方”。

(2) 这一种爱是纯洁的爱,这爱保守我们的心直到基督再来的日子。有些基督徒非常注意主再来的预言,但在生活中却没有什么对付,没有去想将来在主面前是怎样的光景。圣经的话提醒:“凡向祂有这指望的,就洁净自己,像祂洁净一样。”(约壹3:3)

5. 为他们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

(1) 结满了仁义的果子,就是切实活出满有仁义见证的圣洁生活,表里一致,生命成熟。

(2) 本书4:8,“凡真实的,可敬的,公义的,清洁的,可爱的,有美名的,若有什么德行,若有什么称赞,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。”这些事都是公义的果子。爱心多而有多,就会在这些事上有增添,使成为丰富。靠自己不能,要靠耶稣基督,靠主凡事都能。

6. 为他们将荣耀称赞归与神

(1) 这是保罗祷告的最高目的。因着爱心多而又多,神得着荣耀,称赞。

(2) 耶稣说,“你们多结果子,我父就因此得荣耀。”(约15:8)一个有爱心,有知识,诚实无过,结满仁义果子的基督徒,能不归荣耀给天上的父么?愿我们为着这个爱有更多的祷告,求神使我们的爱多而又多,能以在各方面流露出来。

三、 传扬福音以致福音兴旺(1:12-14)

1. 保罗当时的处境(12节)

(1) 第12节说“弟兄们,我愿意你们知道,我所遭遇的事,更是叫福音兴旺。”我们要问保罗当时遭遇什么事?

(2) 保罗说这句话,当时是在罗马监狱里。他所遭遇的乃是从他到达耶路撒冷开始。从使徒行传第21章17节开始的记载,他想消除犹太人的怀疑,带几个犹太人进圣殿行洁净的礼,却受到不实的指控,几乎被一群宗教暴民私下打死。最后被关在撒玛利亚的监狱。虽然公义在他这边,但是却不能得到一个辨明的机会。因此他要求上告该撒(罗马皇帝)。

(3) 保罗的苦难还没有过去,在去罗马的海路上遇到风暴,船沉没,他和全船人几乎葬身大海,但神保守,全船的人没有一个失落。最后他和一批囚犯来到罗马,被囚在监牢中,等待该撒的审定,戴着手铐脚镣,生死未卜。保罗在五年前写罗马书,表达他渴望能来到罗马,与信徒有交通,但没想到,却是带着锁链与弟兄姊妹见面。这就是保罗所遭遇的。

(4) 我们要注意到这节经文中的“更是”一词,这指出他所遭遇的,引出一个意料不到的结果。如果他所遭遇的都是令人鼓舞,得着帮助的事,他不必说这些事“更是”叫福音兴旺。所以,他强调的是,那些近几年来的苦难,使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,失去自由,被诽谤中伤,不能到各处传福音,但是保罗感到,这些事情不但没有像表面看来那么坏,反而使福音兴旺,更加扩展。

2. 基督的福音扩展到御营全军(13节)

(1) 保罗没有讲锁錬对他的影响,只讲锁錬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。首先,他的锁錬是向全世界所作的见证。保罗以御营全军听到福音为例,这是对非信徒的影响。然后,到第14节,讲到对主内弟兄姊妹的影响,教会受到激励。

(2) 保罗当时被囚禁於罗马该撒的御营中,不料这御营即作了保罗布道的工场了。“御营全军”是经过精挑细选而组成的皇家精锐军队。他们的任务之一,是看守将要在该撒面前接受审判的犯人。按罗马规定,凡有要犯,须与看守的士兵,手连手锁在一条锁錬上,使他不能逃走。这是保罗对士兵传福音的良机。我们可以想像到,御营的士兵轮流看守保罗,这样,福音就在御营军人中传开了,也在其余的人中传开了。

(3) 最了解犯人的是看守犯人的看守。这些看守听到保罗的见证,也亲眼目睹,保罗与那些来访问他的人如何亲切的交谈,所以看守的兵丁知道保罗不是罪犯,反抗政权的革命党,而是为基督的缘故被囚,有些人因此就信了基督。

3. 教会受到激励,主里的弟兄放胆传道,福音兴旺(14节)

4. 此处“在主里的弟兄”不只是指教会的传道人,也是指信徒。他们从保罗的被囚得到的益处:

a. 就在真道上笃信不疑。弟兄们看见他们的领袖,能为他所传的福音,情愿牺牲生命;足以证明他所传的道是真确的,他所传的基督,是活着的;否则他必不肯如此牺牲。所以,弟兄们因保罗的捆锁,就笃信不疑。

b. 就在传道上无所惧怕。弟兄们看到保罗在监里,为基督的缘故,放胆传道,无所惧怕,因此他们受保罗的感动,越发放胆传神的道,无所惧怕。

四、 传福音的两种动机(1:15-18)

1. 保罗被囚,产生两种结果:第一种,对未信的人,他们知道保罗被囚是为信仰缘故;第二种,对信徒,他们受到激励,放胆传讲基督。

2. 第15到18节从另一角度来看,在传福音的人当中也有两种人(15节),两种动机(16-17节)。

3. 两种传福音的人(15节)

(1) 第一种人。传福音,出于嫉妒分争。这一派反对保罗。他们为什么嫉妒?保罗没有说。或许他们嫉妒他传道职事的成功,恩赐大,得到信徒爱戴。因此,他们藉着传讲关于基督的真理,发泄他们对这位使徒的不满。可以说,他们不是传异端,不是歪曲,窜改福音的人,那样的人,保罗要到第3章2节,才严厉的斥责他们。对於反对保罗,嫉妒保罗的人,保罗没有用严厉的话,相反的,他同意这些人所讲的——基督被传开了(1:18),为此保罗心存喜乐。但是也要看到,即使这些人是传基督,也是在培养危害福音的情绪。

(2) 第二种人。传福音,出于好意。他们爱保罗,与保罗表同情,知道保罗为福音受捆绑,承认他使徒的职事。他的职事不是出于自己,也不是从人来的,乃是神所设立的。因此他们愿意接受保罗的纯正教训。

4. 两种传福音的动机(16-17节)

(1) 出于爱心,知道保罗的服事是为着辨明福音,因为传福音,被不信的犹太人陷害。保罗申诉,不是为自己,而是为传福音的权利。他不是为福音的内容辩护,而是为传福音的自由辩护,同时也鼓励别人传福音的勇气。

(2) 出于结党,并不诚实。不诚实是不单纯的意思。他们除了传讲基督,叫罪人悔改,同时也抬高自己,贬低保罗,加增保罗捆锁的苦楚,拉拢一些信徒来跟从他们,并从中取利。今天基督教中也有这种现象,他们自称属於基督,却彼此仇视,嫉妒分争。这是我们要避免的。

5. 保罗因基督被传开而喜乐(18节)

(1) 保罗对待传基督动机不纯的人,没有采取消极的态度。他在第18节说到他的心态,“这有何妨呢?或是假意,或是真心,无论怎样,基督究竟被传开了。为此我就欢喜,并且还要欢喜。”这些人存心不良,然而其结果却使人听到基督的福音,所以保罗就为此欢喜。

(2) 保罗为基督被传开而喜乐的心,并非一时的感觉,以后就改变了;乃是将此心意坚持到底,所以说,“并且还要欢喜”。不论人如何对待他,保罗总不以个人的荣辱苦乐为念,一切都是为了彰显基督和祂的荣耀。

五、 给我们的教训

1. 保罗不因有人反对他而夺去他的喜乐。大部分叫我们灵里下沉的事都是琐碎小事。因为保罗有正确的目标,他的喜乐不在受人欢迎,乃是传福音,罪人悔改,信徒灵性长进,只要主耶稣被人得到,他就欢喜。为福音,可以牺牲自己的声望,形象,甚至自己的性命。但愿我们也像保罗一样,有基督的心思,以福音为念,在难处中仍有喜乐。

2. 我们要看到被救赎的人,即使传福音有能力,工作有果效,也不免有肉体和不纯的动机。传道人的骄傲,贪心,嫉妒,玩弄手法到处可见,他们并不是超乎众人之上,不会有无罪的完全。我们要尊敬,敬重传道人,但不要搞个人崇拜,领袖偶像化。当他们学习基督时,我们可以效法,但不要盲目跟从。教会是众长老的原则,每个长老要顺服其他长老,没有绝对正确的领袖。一个超乎众长老之上的长老或传道人,给教会带来的伤害是重大的。

3. 要认识神主宰一切的原则。神不只限于用动机单纯,行动正确,没有过失的圣徒,藉着他们的顺服,神得到荣耀。另一方面,有时神也用人的失败或动机不纯的人来成就祂的旨意。神可以用法老来彰显祂的荣耀,用贪财的先知巴兰来祝福以色列人。在今天教会中,属灵恩赐大的,工作最成功的人,被认为是最属灵,最敬虔的,但在现实中,不完全是这样。所以我们效法一个领袖不可过于圣经所记的(林前4:6)。

六、 背诵经文:(1:9-11)

“我所祷告的,就是要你们的爱心,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,使你们能分别是非,做诚实无过的人,直到基督的日子;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,叫荣耀称赞归与神。”

<上一章>        <目录>        <下一章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