腓立比书概要

六、 以认识基督耶稣为至宝(3:1-11)

一、 引言

1. 腓立比书是一卷关于基督徒生活的书。当我们蒙恩得救的时候,我们得到新生命,同时,也开始新生活。腓立比书第一章,说到基督徒生活的平安喜乐。因为基督徒对待生和死有了正确的看法,“因我活着就是基督,我死了就有益处。”(1:21)到第二章,说到基督徒生活的崇高理想,谦卑顺服,就是效法基督谦卑的榜样,作神无瑕疵的儿女,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,在这世代中如同明光照耀。

2. 到第三章,保罗要说到基督徒生活的敬虔公义。真正的敬虔和义从哪里来?惟独从基督耶稣而来,所以保罗要竭力追求得着基督,答应神在基督里从上面来的呼召。

二、 本段经文可以分为以下段落

A 前言(3:1)

B 防备“假教师:传犹太教思想者(3:2-3)

C 保罗的过去:热心犹太教(3:4-8)

D 保罗现在在基督里的生命(3:9-11)

三、 前言(3:1)

1. 第1节,“我还有话说”。有些英文版本作finally(最后),保罗并不是要结束本书,而是“让我继续说”,要开始新的一段的意思。“你们要靠主喜乐”的命令是一道桥梁,将上下文衔接起来。耶稣已经得了荣耀,祂被承认为神,救主和主。所以,我们要在主里喜乐。

2. 保罗接着说,“我把这话再写给你们”。“这话再写给”,意思是将过去讲过的话再写给你们,过去保罗提醒他们要防备假教师(第2节的话),现在再提醒,因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主的仆人应当将一些重要的真理反复提醒信徒,因为信徒会疏忽忘记。多提醒不是唠叨,可是对信徒都是妥当(安全的意思)。

3. 保罗指出,如果要在主里喜乐,必须肯定的是:我们所持守和遵行的,是一个真正的信仰,分辨谁是真正传神的道的。到第2-3节告诉信徒:分辨真假教师。

四、 防备假教师-传犹太教思想者(3:2-3)

1. 要防备假教师。保罗指出假教师三方面的本质(2节)

(1) 他们是“犬类”。“犬类”是犹太人用来称呼不受割礼的外邦人,在这里保罗反过来用以称呼传犹太教思想者。他们口头称呼主名,倚靠主,现在又回去靠律法,不正如狗回去吃所吐之物吗?

(2) 他们是“作恶的”(evil workers)。他们反对保罗,要求信徒行割礼,暗中破坏保罗在外邦人中的服事,行事诡诈,装作光明的天使,是“作恶的”。

(3) 他们是“妄自行割的”。此处的“割”与割礼的“割”在原文不是同一字。“妄自行割”是说,他们胡乱切割自己的皮肉,不能代表神在人心灵里真正的工作,是毫无意义的。传犹太教思想的假教师,诱惑信徒再行肉体上的割礼,声称不受割礼不能得救,败坏人的信心。今天也有异端在基督以外添加得救的条件,也是我们要防备的。

2. 真教师的特征有三点(3节)

(1) 真受割礼的。割礼是神与亚伯拉罕立约的一个记号,表示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是神所拣选的,接受祂应许的人。记号是表示事物的意义,如果只有外面的记号,没有内心的实际,记号就失去它的价值。

a. 到了新约保罗的书信中,多次论到割礼的实际,如“外面作犹太人的,不是真犹太人,外面肉身的割礼,也不是真割礼;惟有里面作的,才是真犹太人,真割礼也是心里的。”(罗2:28-29);又如“受割礼不受割礼,都无关紧要,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。”(加6:15)

b. “真受割礼的,”不是指我们受的割礼有真有假,而是指我们有割礼的实际。因为真割礼,是在内心,是在灵性,不在仪文。真割礼乃是心灵的割礼。

(2) 以神的灵敬拜的。或作“在灵里敬拜”,如约4:23指出,“那真正拜父的,要以心灵和诚实(真理)拜祂。”以神的灵敬拜,就不受敬拜地点的限制,不受旧约礼仪(饮食,节期,安息日等)的束缚,而是在圣灵引导下,事奉神。

(3) 在基督耶稣里夸口。肉体上的割礼,与心灵中的割礼,大有分别。惟有在心灵中受了割礼的,不靠肉体,才能“在基督里”有所夸口。“夸口”表示在基督里得了满足,从内心里赞美祂的荣耀。在我们的肉体里面没有良善,我们不能靠肉体来讨神喜悦。

五、 保罗的过去:热心犹太教(3:4-8)

1. 若从肉体角度看,保罗说他一点也不在传割礼的人以下。于是他列出从前七项优秀的的背景(4-6节)

(1) 第八天受割礼。割礼是神的吩咐,以色列的男子,生下来第八天都要受割礼。因此保罗生下来在宗教上就被带进祖先的规矩里。

(2) 是以色列族,不是外邦人。他承袭了以色列的民族优越感。以色列是雅各的别名。雅各和以扫都是以撒生的,但神拣选雅各,没有拣选以扫。

(3) 是便雅悯支派的人。便雅悯支派曾经产生以色列第一个王-扫罗。在以色列国分裂为南国,北国以后,便雅悯支派与犹大支派一起,保持对神和大卫王的忠心。圣殿位于耶路撒冷,也是在便雅悯支派的地上。

(4) 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。这是指他的家庭出身,从父母得到的好处。父母都是希伯来人,信神,敬虔的人。

(5) 是法利赛人。法利赛派是严谨遵守律法的教派,是国家中的宗教领袖,极受人尊敬。

(6) 是逼迫教会的狂热分子。法利赛的教派主张,生活中的一点一滴,都要严格照神规定的去行。对于违反教规的事,就要坚决反对。保罗就是狂热到成为“逼迫教会”的人。

(7) 在行为上,是无可指摘的。他自认自己严谨遵守诫命,达到律法上所要求的义。当然,他以未重生前的想法评估自己过去的成就,对自己是高标准,但是在道德上爬升到顶峰的人,不信基督,仍然不能得神的喜欢。保罗说,如果别人以肉体上的“优越”来夸口,他也有很优越的条件,在下文,他就指出过去的一切与基督比起来,毫无益处,毫无价值。

2. 保罗的现在与过去的对比(7-8节)

(1) 第7节的“只是”二字,英文作but,引出保罗对自己辉煌历史的评价。未信主前,他像别人一样以自己的身世为荣,但在去大马色的路上遇见主耶稣以后,他有了彻底的改变。过去以为很宝贝,有益的事物,现在看来,都是一文不值,有损的事。为什么?因为他已得到了最宝贵的——基督。

(2) “有益的”(gain)和“有损的”(loss)都是商业会计词汇。保罗信主以后,当他审视他过去的热心,虔诚,道德时,他发现这些东西并不合神的心意,也不为神所悦纳。好像会计结帐时,结果不是“赢利”(gain),而是“亏损”(loss)。所以,保罗总结,“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,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。”(7节)

(3) 接着,保罗在三方面,叙述他因认识主耶稣,而有的属灵增长(8节)

a. 知识上的长进。保罗说,“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”。这种知识不只是理性的知识,而是这知识带我们进入与基督亲密的关系,是经历上的知识。我们初信的时候,对主耶稣的认识很少,以后藉着读神的话和个人的经历,渐渐多认识和经历基督。要注意,保罗不是说基督是至宝(这是无可置疑的),而是说认识基督是至宝(最重要),意思是认识基督这件事是最重要的。

b. 为主丢弃万事。“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”(8节下)。保罗愈发认识基督,就为主有更多的奉献。更多的奉献带来更多的捨弃。在保罗的一生中,不论他遇到什么损失,或者是别人给他的,或者他自己决定放弃的,一切都是为主的缘故。他并不后悔失去基督以外的东西,因为在他看来,万事不过是粪土(或作垃圾,废物),谁还会舍不得失去垃圾呢?

c. 真正的满足——得着基督。基督就是我们的万有,得着基督,就是得着万有。世上的一切都要过去,惟独基督是永存的。基督徒最大的满足是得着基督。基督是我们的救主,生命,平安,喜乐,力量,盼望。腓立比书是一卷论到基督徒生活的书信,第三章告诉我们,基督是我们生活的中心,认识基督,得着基督,基督徒就有虔诚公义的生活。愿我们都像保罗一样,看到惟独基督是我们一切,因而决心把所有其他的事当作有损的,因为只有基督配得我们的全心和全爱。

六、 保罗的现在:在基督里的生命(3:9-11)

1. 从第9节起,保罗另起新的一段,第9-11节说到他现在的生命,可以分成三小段:

A 称义(3:9)

B 成圣(3:10)

C 得荣耀(3:11)

2. 称义的生命(9节)-“并且得以在祂里面,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,乃是有信基督的义,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。”

(1) “得以在祂里面。”这是他宣称自己地位上的改变。本来他在罪里面,现在来到基督里面。这就是基督徒一个大的改变,或者说,改变的开始。“若有人在基督里,他就是新造的人,旧事已过,都变成新的了。”(林后5:17)无论生或死,健康或疾病,我们总是在祂里面。

(2)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“在基督里”?必须是称义的人。义的意思是“与神有正常的关系”。保罗经历了得到义的两种方法:一是靠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。一是因信神而来的义。未信主前,他严谨遵守律法,以为自己在律法上是无可指摘的,但是这条自义的道路走不通,他离开神越来越远,厉害地逼迫神的教会,还以为是事奉神。现在他认识到,靠自己去行律法而得着义是不可能的。

(3) 信主以后,保罗经历了得到义的另一个方法:“信基督的义,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。”

a. 称义的来源。这是说,这义是出于神,是祂所赐的。除非神得着满足,人一切的努力都是徒然的。

b. 称义的条件。“信”,信神(因信神而来的义),信基督(信基督的义)。基督是神为那些信祂的人所设立之义的中保,只有藉着基督才能到父神那里去。我们的罪归在耶稣身上,而祂的义则算在我们身上,我们只要凭信心接受,就得以在基督里。

3. 成圣的生活(10节)——“使我认识基督,晓得祂复活的大能,并且晓得和祂一同受苦,效法祂的死。”

(1) 神的恩典使我们因信基督就白白地称义了。但称义只是开始,从信主到将来见主的面,这一生我们要过成圣的生活。“成圣”就是灵命渐渐长大,心意更新而变化,渐渐变化像基督,作基督的见证,带领更多的人来信基督。

(2) 成圣的生活先从“认识基督”开始,我们对认识(或知识)的理解,通常是头脑中所存的真理。但圣经所说的知识要比这更多,还包括亲身体会的层面。在人际关系中,“认识”代表彼此深入的关系。所以认识基督就是与基督深刻而紧密的联结。

(3) 成圣不是靠自己的力量,乃是要靠复活的大能。所以要知道复活的大能,靠着主复活的大能,胜过自己的软弱,靠主刚强,蒙保守,蒙引领。对基督而言,死在复活以前,但对立志跟从主的基督徒,基督复活的大能是他们先要经历的。复活的大能,不是指复活的道理,而是指救主复活的大能,如何实现在保罗的生活和工作上。

(4) 成圣的路是一条窄路,要有受苦的心志,知道和基督一同受苦,即在祂的受苦一事上和祂“相交(fellowship)”。基督受苦是为了救赎我们,钉死在十字架上;我们与祂一同受苦,乃是忠心地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祂。

(5) 成圣的生活不可缺少的是“效法祂(基督)的死”(conformed to His death)。主耶稣存心降卑,以至于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。“效法祂的死”乃是效法基督走过的道路。主耶稣说,“仆人不能大于主人”(约15:20);提後3:12告诉我们,“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,都要受逼迫。”当我们效法基督的死,我们就像基督了。

4. 得荣耀的盼望(11节)——“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”

(1) “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”,这句话不是说保罗对将来的复活不太肯定;“或者我也得以”,有的英文版本意译为“so that one way or another(这样,是这个方式还是另一个方式)”。所以保罗不是目标(复活)不肯定,而是对达到这目标的方式不肯定。复活是必然会发生的,但其中的过程却无法确定。

(2) 基督徒得荣耀在主耶稣第二次来的时候,那时死去的圣徒要复活,活着的圣徒要被提,身体得赎改变,被称为义的人,那时要得荣耀(罗8:30)基督在地上走过的路是从卑微到升高,跟随主的圣徒也要有分於基督的荣耀。

七、 背诵经文:(3:8)

不但如此,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,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。我为祂己经丢弃万事,看作粪土,为要得着基督。

<上一章>        <目录>        <下一章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