歌罗西书概要
徐兴言长老
九、穿上新人的美德(3:12-17)
一、 引言
1.
保罗在第10节曾说,信徒在基督里是“穿上了新人”;到12节却又说“就要穿上“(和合本圣经此处的“存”,原文作“穿”)是“还要继续穿上”的意思,这和第10节并不冲突。合起来的意思是:信主时已经穿上了新人,信主以后还要继续穿上,因为新人需要不断更新,才能越过越像基督。
2.
本段经文详细描述新人的美德的方方面面。信徒既因主的爱特蒙选召,分别为圣归于神,就当穿上合宜的灵性衣服,彰显新人的真像。保罗先提到怜悯,恩慈,谦虚,温柔,忍耐五种美德,还要彼此饶恕,这一切都要行在爱中,这样才能作基督的真门徒。又要以主的平安作正直人,常常感谢神。并且将基督的真道牢存在心,才可以有真智慧,彼此教导,彼此劝诫,彼此勉励,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显出感谢的心。
二、 新人的美德(3:12-13)
1. 第12节的“所以”将上文下文连在一起。基督既是我们的一切,我们的新人必须穿上美德的衣服。这是属神的人所该有的,如此才与神儿女的地位相称。
2.
第12节提到新人的五种美德,是表现在与人的关系方面。但是我们与人的关系是根据我们与神的关系,神怎样对待我们,我们也照样对待他人。所以保罗先让我们看到我们与神的关系的特点:
(1)
神的选民。意思是神拣选和召我们。神选召人不单是为那蒙召之人本身的好处,也是为他人的利益。古时神选召以色列人,为要使万国得福;到了新约,教会更是这样,要在世界中作光作盐,彰显神的美德。
(2) 圣洁。信徒在这世界中蒙神选召,必要分别为圣,归於神。
(3) 蒙爱。指神已经将祂的爱集中在祂儿女身上。换句话说,神爱一切相信祂的人,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。信徒既是蒙了神的慈爱,也要爱别人。
3. 新人的表现,就是从以自己为中心的人生,转变到以基督为中心的人生,彰显以下的美德:
(1) 怜悯heart of
compassion。怜悯是主耶稣对人常有的态度(太9:36,祂看见许多的人,就怜悯他们,因为他们困苦流离,如同羊没有牧人一样),是神本性的表现(诗86:15,主阿,祢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,不轻易发怒,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)。怜悯是与一切受痛苦的人表同情,彼此怜爱,患难相顾,这是新人该有的品格。怜悯不容易,因为我们看不到别人的痛苦,即使看到了,自私绑住我们帮助的手,也少了实际的行动。
(2)
恩慈kindness。就是以友好的态度待人,使人感到温柔亲切。既有“怜悯”,就必体贴人;,既有“恩慈”除体贴人以外,就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人减轻痛苦。人若有恩慈,必定要常与神相交。当摩西拿着两块法版从山上下来时,他的脸发光,因为他在山上与神同在四十昼夜。恩慈与世人的智慧相反,世人以名利地位为傲,对他人常存猜疑的心,也不可能对人恩慈。恩慈不是叫我们不分辨,而是要我们可怜忧伤的人。待人以恩慈的,人也必恩慈待他,这是属灵的律(太7:12)。
(3)
谦虚humility。恩慈是对别人,谦虚是对自己。既有恩慈就处处体贴人,随时帮助人;既有谦虚,就会常觉得别人比自己强,自居卑微,但又不是看不到自己的长处,而是不高估自己。谦虚也是一种觉悟,看到自己的不堪,也看到神的恩惠,自己没有能力,更无功劳,只有信靠神。世人以谦卑为懦弱,其实谦卑是一种最高尚的美德;是蒙福的基本条件。神阻挡骄傲的人,赐恩给谦卑的人(彼前5:5)。
(4)
温柔meekness。就是接受神所安排的人事物,不怨天尤人,忍受不合理的遭遇和苦难。对人的加害不存报复的心。温柔是圣灵所结的果子,是耶稣基督的性情。耶稣说:“我心里柔和谦卑”。耶稣也要门徒温柔,太5:5,“温柔的人有福了,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”。温柔和刚强不是相背的,是基督美德的两方面,因为真正的温柔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,不灰心不丧胆,却竭力抵挡罪恶。
(5)
忍耐Longsuffering,或作长期受苦。基督的忍耐是积极的,不是消极的忍。因为“忍耐”这字在原文是,在重压下仍然站住,不是一时的,而是在受苦中长时间站住,忍耐也是圣灵所结的果子,靠着圣灵的力量才能忍耐。
4.
除了以上的五种美德,第13节还说到“彼此包容”,“彼此饶恕”,这两样是温柔和忍耐的应用。当人与人之间有“嫌隙”时(嫌隙的意思是有抱怨,不满的理由),那么双方要温柔,忍耐,具体的作法是包容和饶恕。有圣经学者说,“包容是对现在的嫌隙,饶恕是对已往的伤害”,这说法有一定道理,但很难严格区分。
5. 饶恕的榜样是耶稣基督,基督赦免罪人,在十字架上还为迫害祂的人,求父的赦免。所以我们必须饶恕人正如主饶恕了我们,这才是基督的门徒。
三、 在这一切美德之上,束上爱心的腰带(3:14)
1. “在这一切之外”或作“在这一切之上above all these
things”。这节经文说到爱心的重要。若没有爱,即使周济穷人,舍己身叫人焚烧,这一切都是无益的,也不过是表面的“恩慈”,假冒的“怜悯”。一个人可以怜悯(同情)人,但或许没有爱,但一个有爱的人,不但同情,而且尽自己力量去帮助。
2. “爱心是联络全德的”,英文作the bond of
perfection。意思是爱将基督徒各样美德联在一起,以致性格完全了。古时候,人们穿了松宽的外袍,要用腰带束腰,行动就方便。基督耶稣更显明爱的重要,说:“爱神爱人,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”(太22:40)。保罗也说,“爱就完全了律法”(罗13:10)。
四、 基督的平安(3:15)
1.
第12-14节论新人的美德,这些美德是用爱将它们联在一起,换句话说,这些美德不能缺少爱。接着保罗在第15-17节论到神给信徒的三个命令,若遵照神的命令,这些美德就很丰满地彰显出来,正如造他主的形像(3:10)。
2.
这三个命令简单说都跟基督有关系。第一个命令是关于基督的平安(15节);第二个命令关于基督的话(道理,16节);第三个命令关于主耶稣的名(17节)。这三个命令是论到基督徒生活的方方面面,分别是肢体生活,敬拜生活和日常生活。
3. 第15节说,“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,你们也为此蒙召,归为一体,且要存感谢的心”。这是第一个命令,“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。”
(1)
基督的平安。这叫我们想起主耶稣在钉十字架前最后一个夜晚跟门徒的谈话,约14:27,“我留下平安给你们,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”。我们相信“我的平安”就是“基督的平安”。在最后的晚餐中,祂知道犹大要出卖祂,祂“心里忧愁”(约13:21)。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的争战中,圣经说,“耶稣极其伤痛”。祂在忧愁伤痛中,仍有平安,因为祂甘心乐意顺服父的旨意,所以内心深处有平安。
(2)
基督的平安是主耶稣的性格和谐平衡的结果,一切为了父的旨意,就有平安,有安息。这平安祂赐给门徒,也要门徒顺服神的旨意,神所安排的环境,这样门徒内心就有安息。
(3) 仔细想起来,叫我们不平安的不是环境和遭遇,而是我们的自己。照自己的意思打算不会有安息,一旦放下自己意思,立即就进入基督的平安里面了。
(4)
今天我们在地上,内有肉体的欲望,外有世界的引诱,我们实在是很软弱,但基督已经将祂的平安赐给我们了,这是一个开始,以后我们只要在祂里面倚靠祂的大能,不要离开祂,就可以不断的享受安息。
4. “在你们心里作主”。“作主”英文作to
rule,意思是“作裁判员”,这是运动竞赛的术语。所以第15节上半节可以是说,让基督的平安坐在裁判席上,观察运动员比赛时有否违规,和判定该得的奖赏。我们的灵安静时,对于恶事的感觉就敏锐,对错清楚。这好像船上的气压表,当液柱下降时,就知道风暴快来了。
5. 为什么神要我们操练“基督的平安”呢?第15节下半章说,“你们也为此蒙召,归为一体”。神将福音传给我们,
不单是叫我们信耶稣得永生,而且还有一个更高的旨意,就是使我们众人成为基督的身体,这是神召我们的目的。以弗所书4:3
讲到,在基督身体里要“用和平(平安)彼此联络”,这才是“和谐和睦”的身体。所以信徒,首先要让基督的平安在自己心里“作裁判员”,断定是非,这样在教会中就可以避免许多纷争。如果自己的言行意志叫灵里感到失去基督所赐的平安,就显明那言行意志是违背主的旨意的。
6.
第15节末了,“且要存感谢的心”。感谢神,祂爱我们,将我们从动荡不安,趋向败亡的世界中拯救出来,赐给我们出人意外的平安。并且召我们进入基督的身体,从前彼此隔绝的犹太人和外邦人,现在在基督里都合而为一。为着神丰盛的恩典,我们要常存感谢的心。
五、 基督的话(3:16)
1.
第16节上半节说,“当用各样的智慧,把基督的道理,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。”这是第二个命令,关于基督的话(道理)。基督的话就是圣灵默示众先知使徒所写的圣经,里面包含基督的一切启示,基督所说的,所行的,在地上所彰显的。基督的平安在人心里可以断定是非;基督的话充满人心,就能结出各样的智慧,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可以拣选当走的路,规定当行的事,行在正路中,不偏左右。
2.
“存在心里”,译为“住在心里”比较合适,意思广泛些。基督的话怎样住在心里?不是听见就忘了,而是记在心里,默想,经常应用,牢牢记住,背记下来等等,这是“住”的涵意。
3.
“当用各样的智慧”怎样领会?有的圣经学者认为是关于用什么方法将基督的话存在心里;另有的学者认为是关于基督的话住在信徒心里有什么效果的问题,因为“用各样的智慧,”英文作in
all
wisdom。我想这两种体会都很好,方法和效果都应该兼顾。但我个人认为后者的领会较佳。因为一切智慧知识都在基督里面藏着,基督的话倘若充满人心,就必带人进入各样的智慧,以致人明白神的奥秘,应用圣经的话语,并知如何与外人交往(4:5),行当行的路。所以我们要藉着读经,默想,祷告,使基督的话丰丰富富的住在心里。因此基督的话就可以管理我们的思想,引导我们的言行,管制我们的行动了。
4.
第16节下半节,“用诗章,颂词,灵歌彼此教导,互相劝诫,心被恩感歌颂神。”这是关于信徒的敬拜生活。信徒个人将基督的话住在心里,并不等於他不需要弟兄的帮助,相反,信徒藉着基督的话彼此教导,互相劝诫,这就显出基督话语的丰富。
5.
“用诗章,颂词,灵歌”。“诗章”指旧约的诗篇,以音乐伴奏。“颂词”或许指称颂主的话,不一定有乐器合奏。“灵歌”或许指人从灵性里论到神和属灵的事而写的歌。灵歌是人能明白歌词内容的歌,不只是歌调。这些诗章,颂词,灵歌,是因基督的话住在人心的表现。在弟兄姊妹一同敬拜,或肢体交通中,都有用处。
6.
基督的话丰富地住在心里,那么,我们的心也就充满了喜乐,不能不心被恩感歌颂神。诗歌在教会或个人的敬拜生活中起很大的作用。最好的赞美是出自心里唱的歌,是神喜欢听的。
六、 主耶稣的名(3:17)
1.
第17节说,“无论作甚么,或说话,或行事,都要奉主耶稣的名,藉着祂感谢父神”。这是本段经文(15-17节)第三个命令。第一个命令是叫基督的平安在我们心里作主,这关于我们的肢体生活;第二个命令是将基督的话丰富地住在心里,这关于我们的敬拜生活;现在第三个命令是言语,行为都是奉主耶稣的名,这关于我们的日常生活。
2.
这个命令可以说,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都包括进去,不论是教会生活,家庭生活,职场生活等等,没有什么例外,因为一切都是与主耶稣有密切的关系。3:11已经说过,“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,又住在一切之内”。基督徒的生活不能离开基督,如果有那些事把基督排除在外,那就十分危险了。所以我们的生活,言行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去行。
3.
“奉主耶稣的名”至少包含两个意思。一是顺服祂的权柄,另一是倚靠祂的帮助。奉主耶稣的名,千万不要变成一个公式,只是口头说,但实际没有奉主耶稣的名。“奉”的意思可以是“以”,“靠”,“为”,“遵着”。一般有四种讲法;第一,靠耶稣的恩惠;第二,遵耶稣的权柄;第三,为事奉耶稣;第四,代表耶稣。这几方面是我们说话作事时要注意的。信徒是基督的肢体,不靠主恩不能结果;信徒是基督的精兵,不听主命必然战败;信徒是基督的仆人,只有事奉祂
,才算尽责;信徒是基督的代表,只有彰显祂,才算尽职。
4. “奉主耶稣的名”。耶稣这名叫我们想到拿撒勒人耶稣是我们的榜样;“主”这称呼叫我们注意祂特别的美德和性格,并祂现今在天上的权柄和荣耀。
5.
“奉主耶稣的名”说话行事的益处:一是使我们所作的讨神的喜悦,一是保守我们不致受伤害。诗16:8,大卫说,“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,因祂在我右边,我便不至摇动”。奉主耶稣的名作的,主就要负责。即使很小的事也很尊贵,重担也变轻省。
6. 奉主耶稣的名所作的一切事,最后的结果是感恩,藉着主耶稣感谢父神。
7.
能不能感恩是决定于我们对主是怎样的认识。路加福音19:12-27,交银给十个仆人的比喻。那个恶仆认为主人是严厉的人(不讲理的人),服事就懒惰,不知感恩;那个忠仆认识主人是施恩的主,服事虽有劳苦,但会感恩。
8. 倘若我们以基督为主,将我们一切的生活,无论是家庭的家务,职场的工作,商界的买卖,完全奉献给主,都受主管理支配,奉主耶稣的名说话行事,就必定荣耀神。
七、 背诵经文:(3:16)
当用各样的智慧,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,用诗章、颂词、灵歌,彼此教导,互相劝戒,心被恩感歌颂神。
<上一章>
<目录>
<下一章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