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太福音概要
徐兴言长老
十九 天国的比喻(二)(13:31-58)
一、引言
1.主耶稣所讲的七个天国的比喻,祂只向门徒解释头两个比喻,其余五个比喻,祂都没有说明。
2.由于后面五个比喻,主没有亲自解释,所以圣经学者对这些比喻的解释,难免意见纷纭。但我们若能参照下列解释的原则去探索其中的意义,就不致得出偏差太大的教训了。
3.解释这七个比喻的原则:
(1) 这些比喻是说明天国在今世的真相-在这个不认识主,反对主的世界中的真相,而不是为了说明将来在永世里降临,那真正荣耀完美天国的真相。
(2) 这些比喻的意义,必须从圣经一贯的教训中去寻找,不可以凭着自己主观的看法去寻找。
(3) 对这些比喻所表明的道理的解释,必须与圣经中其他的真理不相冲突。
(4) 这些比喻所阐明的道理,应该能实行在人的现实生活中。
二、 芥菜种的比喻(13:31-32)
1.这芥菜并不是我们平常所吃的芥菜,乃是生长在中东的一种特别菜蔬。这种植物很特别,它成长很快,短短几个月就长到四,五米那么高大,像树一样,飞鸟也会飞到它的枝上栖息。然而它究竟不是真正的树,所以开花结实之后,不久就枯死了。用它来象征教会,不是很恰当。
2.这个比喻乃是警告我们,教会在短时间内,迅速地扩展,不一定是可喜的现象,因为这意味着教会在畸形发展,隐藏危险。教会应该如同“树”,她的成长是生命的成长,虽然缓慢,却是长期不断,坚固牢靠。
3.这比喻的“田地”,指世界说的(38节)。世界里面有仇敌的工作,教会不会发展很快的。
4.“飞鸟”与撒种的比喻的一样,乃是魔鬼。当芥菜长大成树,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,说明当教会外表迅速发展时,魔鬼的势力必乘机而入,世界的潮流,政治势力也会活动起来,使教会变质蜕变成世俗的社团。
5.教会历史中曾有教会畸形发展的事实。第四世纪初,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,以基督教为国教。一日之间,被逼迫的教会成了最有势力的社会团体,信徒增加千千万万,同时各种迷信,政治势力也带入教会,教会变质了。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千多年的中古黑暗时期。
三、 面酵的比喻(13:33-35)
1.面酵。按圣经一贯的教导,面酵象征罪恶和错误的教训(太16:11-12;林前5:6-8)神吩咐以色列人,“你们不可将我祭物的血,和有酵的饼,一同献上”(出34:25)在所献的祭物中,惟一的例外是,平安祭的饼是有酵的,因是给人享用的。酵看不见,但它有暗中不可抗拒的影响力,在不知不觉之间,将一切与它有关的东西,都感染同化了。所以面酵不是正面的东西。
2.妇人。在这比喻中,妇人象征撒旦所利用的假先知和假传道人(启2:20)。(请注意:不可误会,以为圣经轻视女人。其实无论男性,或女性的象征意义,都不是绝对的。圣经中还指出大罪人是男性的(帖后2:3)。
3.三斗面。在圣经中第一次出现“三斗面”这词是在创18:6,亚伯拉罕接待天使,他用“三细亚(即斗)细面调和作饼”,服事耶和华的使者。所以“三斗面”与献祭有关。圣经多次记载,献给神的祭物,不可有酵。这妇人竟将酵“藏在三斗面里”,显然她所作的是神所禁止的,难怪她要“藏”(偷偷摸摸地作了)。
4.酵藏在三斗面里至少有两个含意:
(1) 这三斗面乃是指神的真道,是我们生命之粮,是纯洁的。但撒旦总是想方设法将各种异端错谬,掺进神的道中,败坏人的信仰。
(2) 这三斗面也是指“教会”(林前5:6-8)说的,撒旦也是不断地使罪恶,世界掺入教会,以致败坏整个教会。
5.头四个比喻的小结:这四个比喻可归纳为两类:
(1) 教会在今世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,就是信徒不爱慕真道,教会中还有假信徒的掺杂(稗子)。这是第一,第二个比喻所说明的。
(2) 教会在今世发展中的危机,就是虚有其表的迅速扩展,以致神的道(或教会)逐渐地变质。这是第三,第四个比喻所要警告我们的。
四、 藏宝于田的比喻(13:44)
1.第五到第七个比喻都是单独向门徒讲的。当我们读最初的四个比喻时,似乎看到天国的工作总是内外困难重重,我们不禁要问,天国果真能实现吗?为了解释这些疑问,坚固信徒的信心,所以耶稣就单单向属祂的人,说了后面三个比喻。使门徒知道,在今世仍有一些真正属主的人,他们是“宝贝”和“珠子”,是值得主耶稣“变卖一切所有的”,去将他们买来归给自己的。
2.宝贝。宝贝指心爱的,有价值的东西。如果天国的道理如同“种子”了。那么那些以诚实善良的心接受这“种子”的人,便是天国的“宝贝”了。这宝贝原是藏在地里,没有人知道,但后来被一个人(a
man)发现了,就再次把它藏起来,然后欢欢喜喜地变卖一切,将这块地买下来,为要得这宝贝。
3.人。这“一个人”就是主耶稣,祂是识宝的人(知道人真正的价值),祂为了爱我们这些罪人,以致将命倾倒,将我们买了过来,藏在祂的大爱中。我们是祂的宝贝,是祂最大的财富,喜乐和满足。
4.这比喻给我们很大的安慰。世人不认识我们,但我们却是主所认识,所宝贝的。有这样一位爱我们的主,我们还怕什么呢?
5.这比喻也告诉我们,虽然这个世界是败坏的,魔鬼也在迷惑世人的心,但因为世界中还有一些爱主的人,因此主仍然怜悯这个世界,并且至终还要将这世界改换一新。
五、 买珠的比喻(13:45-46)
1.这比喻和第五个比喻含意相同,不过第五个比喻的“宝贝”,是注重个人;而这比喻中的“珠子”,却注重整体,即所有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所组成的“真教会”。教会就是那“一颗重价的珠子”。
2.买卖人。这买卖人并非是一般开店的商人。这字原文是“客商”(启18:3,11),指那种眼光广大,多有经验的商人,他们为了寻找贵重的商品,不惜离乡背井,飘洋过海。这比喻的买卖人即是如此。他所寻找的,是“一颗重价的珠子”。这买卖人象征主耶稣。
3.一颗重价的珠子。珠子和宝贝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有价值的,人所心爱的;不同之处是,珠子是由蚌的生命受到伤害而产生的。这买卖人所寻找的那颗珠子,乃是全世界最美丽,最贵重,独一无二的珠子,就是主流血舍命而建立的教会。“基督爱教会,为教会舍己“(弗5:25)
4.这比喻与芥菜种的比喻成了强烈的对比,芥菜种长得很快就成大树,只是不美,又不长久。而珠子的成长却是在暗中,很慢,且有“生产之苦”(加4:19),它虽然微小,却很美丽,有价值,并且是永存的。基督的教会就是如此。
六、 撒网的比喻(13:47-50)
1.这比喻与稗子的比喻有一些相同之处,都讲到世界的末了,天使要作分别真假的工作。所不同的乃是稗子的比喻,着重在稗子与麦子一齐长(在今世真假并存难分),而这比喻则是着重世界的末了,善恶真假终于分明,结局永远不同。
2.撒网。这是大的拖网,因此能“聚拢各样的水族”,指传给万民的福音。
3.海。指这个世界而言(赛57:20-21)
4.各种水族。象征世界各国,各方,各族的人。
5.撒网的人。指主自己和主的真门徒,主留他们在世上,传福音,为基督得到人。到世界的末了,神要审判这个世界和教会,信徒的真假善恶,信徒与世人,彻底地,永远地
分别的时刻来到,天国终于在地上出现了。
七、 这七个比喻的总结:
1.第一和第二个比喻。论今世中天国之子的良莠不齐。
2.第三和第四个比喻。论今世中天国发展的危机。
3.第五和第六个比喻。论今世中天国的真正的价值。
4.第七个比喻。论今世末了天国的实现。
5.第51-53节是结论。当时也有文士们作门徒的。犹太教文士都热心保守旧的道理,及信了耶稣,领受了主的教训,明白新的道理,所以新的旧的,都能拿出来。所以我们必须殷勤,不要单单学习福音书,书信,启示录,也要学习律法书和先知书。
八、 背诵经文:(13:45,46)
"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,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,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,买了这颗珠子。"
<上一章> <目录>
<下一章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