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太福音概要
徐兴言长老
二十五 婚姻,财富,天国(19:1-30)
一、引言
1.这一章所记载的事,是发生在犹太地,约但河外的境内。这时,耶稣离耶路撒冷已不远了。在这段旅程中,主再次将事奉神所当注意的事,教导门徒。祂要加紧以真理装备他们,使他们在祂离开之后,能作一个忠心事奉神到底的仆人。
2.这一章可以分为三段
A婚姻与离婚的教训(1-12节)
B耶稣为小孩子祝福(13-15节)
C财富与天国的教训(16-30节)
二、 婚姻与离婚的教训(1-12节)
1.法利赛人以“离婚问题”来试探主。主不怕试探,因为祂满有智慧和真理。人越试探祂,越显出祂的完全,更显明真理。
2.第3-12节这段经文是由三组对话组成,两组是法利赛人与耶稣(3-6,7-9节);一组是门徒与耶稣(10-12节)。
(1) 第一组对话:法利赛人问,人无论什么缘故,都可以休妻吗?耶稣回答:造物的主起初设立婚姻时,并不以离婚为解决婚姻问题的手段。
(2) 第二组对话:法利赛人问,为什么摩西允许人离婚呢?耶稣回答:摩西许可休妻,是因为人的罪(心硬),离婚不合神的旨意。
(3) 第三组对话:门徒的反应,婚姻既是这样,倒不如不结婚。耶稣回答:那些不结婚的,需要特别的恩典。
3.神对婚姻的旨意(3-6节)
(1) 问题:人无论什么缘故,都可以休妻吗?(3节)
a. 这是法利赛人试探耶稣。他们要叫人死守律法规条,自己却假冒为善。他们要将耶稣卷入辩论,看祂是否与摩西的话抵触,以致失去百姓的信任。
b.
关于离婚合法性的问题。他们说,摩西的律法允许人休妻。申命记24:1说,“人若娶妻以后,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,不喜悦她,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。”但是问题是,如何解释“不合理”的意思呢?当时犹太人有两个主要的派别(根据两个著名教师):
(i) 沙美派(shammai)。这派的人认为“不合理的事”,乃是指妻子的生活低级下流,不道德的性行为,以致破坏婚姻。在这种情况下,才可以将她休掉。
(ii)
希列派(Hillel)。他们解释“不合理的事”,指丈夫认为一些羞耻的事,比如煮的饭菜不合丈夫的胃口,在街上与别的男人说话,搬弄是非,与人争吵等等,都是“不合理的事”,都可以构成休妻的理由。这些人是自由派。
(2) 回答:离婚与神的旨意不符(4-6节)
a.
主耶稣从婚姻的起源给答案。祂将婚姻的设立回到“起初”来看(4,8节)。祂提醒众人,婚姻制度不是人开始的,乃是神开始的,神设立的。只有了解起初神设立婚姻的本意,才能找到正确满意的答案。
b. 主耶稣从创世记,说到神设立婚姻的特点:
(i) 一夫一妻的结合。神起初造人,“是造(一)男,(一)女”(创1:27),所以多夫或多妻制,都不合神的心意。唯有一夫一妻制,才能蒙神祝福。
(ii) 关系最深的结合。“离开父母,与妻子连合”(创2:24)夫妻的关系,深过子女与父母的关系,并且逐渐取代与父母的关系,因此夫妻成了一个独立的家庭。
(iii)
不可分开的结合。婚姻是一男一女“二人成为一体”。所谓“成为一体”,不只是身体的结合,乃是生命的结合(双方的希望,目标,计划是一个)。倘若神将他们两个结合(配合的意思)在一起,那么照神的旨意,他们是一。无论是谁,破坏了这个“一”,就违背了神的旨意。离婚与造物主起初的心意相违背,是神不喜悦的。
4.摩西“许可”离婚,不是“赞许”离婚(7-9节)
(1)
问题:这样,摩西为什么许可离婚呢?(7节)法利赛人以为耶稣的话与摩西的律法抵触,这一下可以抓住耶稣的把握。其实摩西“许可”,但不“赞许”,双方可以寻求恢复,若不能,只好离开。
(2) 回答:离婚是罪的结果(8,9节)
a.
主耶稣说,摩西许可离婚,不是神的命令,乃是因人“心硬”的缘故。“心硬”的意思是“不肯听从”。当夫妻关系不和时,明知离婚是神不喜悦的,但硬着心不肯听从神的心意。“心硬”是人的罪。当人心硬,不靠神的力量去克服婚姻中的难处,结果造成争吵,暴力,甚至谋害,为了避免更大的悲剧,摩西才许可人休妻,但是“起初并不是这样”(8节)。
b. 主耶稣说,构成离婚的合理理由,只有一个,就是双方之中,有一方犯了淫乱,但这只是合理的理由,不是必须(绝对)的理由。因为若能挽回犯罪的一方,也不是非离不可。
c. 摩西许可离婚是为了保持神设立的婚姻的旨意是纯洁,神圣的。如果婚姻在性关系上的纯洁是神的心意,那么性的乱交就破坏了婚姻,所以摩西许可休妻。
d. 主又说,“凡休妻另娶的,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,就是犯奸淫了”(9节)意思是说,人若轻易地离婚,社会上淫乱的事必会大大增多,罪恶必定泛滥。
5.关于独身(10-12节)
(1)
门徒的反应:人和妻子既是这样,倒不如不娶(10节)。门徒对婚姻问题的反应很悲观。既然离婚那么困难,再婚也很严格,倒不如独身好。他们不明白神设立婚姻制度的心意。“二人成为一体“,夫妻都遵守,婚姻生活会带来乐趣和祝福,否则,痛苦难以形容。
(2) 耶稣的回答:
a.
守独身是神的恩赐(11节)。按照神的心意,婚姻是人生正常的过程。是每个人生理和心理的欲望。因此婚姻是正常的,普遍的;而守独身是非常的,个别的。守独身的人需要神赐给特别的守独身的恩赐。绝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所能作到的,也绝不能推行提倡。因此,圣经将“禁止嫁娶”列为鬼魔的道理(提前4:1-3)。
b. 守独身的三个要素(12节)
(i) 生来是阉人。“阉人”原义是阉割的人,如太监。生来是阉人,是指人先天有生理或心理的缺陷,以致不宜结婚,如生殖功能不健全,精神不健全等。
(ii) 被人阉的。后天造成的。由于环境或工作等外在的限制,无法过正常婚姻生活者。如在动乱不安的时代,从事危险或流动不定的职业等。
(iii)
为天国自阉的。指自愿全心全意为主而活的人。如保罗一心为主,无暇顾及家庭生活,绝不是为了逃避家庭生活的苦恼而不结婚,这种人值得敬佩。他们为天国守独身,乃是对天国的爱慕。
c.
最后耶稣说,“这话谁能领受,就可以领受”。耶稣不提倡守独身,乃是让各人自由选择。耶稣并不认为独身比结婚更圣洁,也不是做传道人的条件,乃是神赐给有特殊的呼召,特定的服事的人非常的恩赐。
三、 耶稣为小孩子祝福(13-15节)
1.主耶稣对婚姻的教导之后,接着就是祂对小孩子的祝福,这是很合适的,因为小孩子是那些已婚的人的快乐,耶稣并没有将小孩子看作一种负担。
2.父母将孩子带到耶稣面前,好让耶稣祝福他们。这些父母懂得孩子的幸福是来自主耶稣。所以基督徒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,就要带他们到耶稣面前,参加儿童主日学,给他们读圣经,讲圣经故事,带他们祷告,教他们唱诗歌。这样,“神必将长久的日子,生命的年数,与平安加给”孩子(箴3:2)。
3.耶稣说,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,不要禁止他们,因为在天国的,正是这样的人。“这样的人”指像小孩子那样信的人。凡要跟随救主的,都当像小孩子那样肯受教导,那样单纯,不夸大,不嫉妒等好性格。
四、 财富与天国的教导(16-30节)
1.这段经文是关于进入天国的教导。一个青年财主与耶稣的对话,所引起关于财富与天国的讨论,再一次证实耶稣的话,只有像小孩子那样信的人,才能进入天国。那个青年人缺少小孩子那样的谦卑和完全信靠,结果他忧忧愁愁地走了。
2.这段经文可分为两段:一是对青年财主,一是对门徒。
A耶稣劝告青年财主撇下所有来跟从祂(16-22节);
B耶稣教导门徒关于天国的事(23-30节)
3.耶稣劝告青年财主撇下所有来跟从祂(16-22节)
(1) 怎样得永生(16,17节)
a.
一个青年财主问耶稣,“我该作什么善事,才能得永生?”耶稣的答复是:“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?只有一位是善的”耶稣并不是否认自己是善的,乃是要告诉他,他不明白善(goodness)是什么。这青年人以为他还可以作一些善事,在天国里有地位,他不谦卑,自信,自义,对良善的概念是错的。
b.
耶稣对他说,只有一位是善的。耶稣要他明白什么是善。善的标准是神和神的旨意。耶稣的回答乃是要把他的眼睛从“善”转移到“神”的身上。并且让他知道“只有一位是善的”,意思是与神的关系良好,才是善。与神的关系不好,一切的善事都是虚空。这青年人一直注意作善事,却从来没有与神建立一个直接而良好的关系。
c. 如果神是善,那么照神的旨意去行就是善。人若要得永生,就表示要寻求和遵行神的旨意,这就引到诫命的讨论。
(2) 遵守诫命(17-20节)
a.
当耶稣说,“当遵守诫命”。耶稣的话超过字面的意思。耶稣要指出遵守诫命是信心的表示。耶稣不是说因顺从(遵守诫命)的行为而得救,乃是说顺从是信心的真证据,一个真信徒必定遵守诫命。
b.
这青年人问“什么诫命?”他想他能遵守所有的诫命。耶稣要他看到自己的狂傲和自义,因此耶稣就引用十条诫命中的第五到第九这五条诫命,又加上“爱人如己”这条命令(利19:18),表示还有些没有提及。
c. 这青年人过于自信,他声称,“这一切我都遵守了”。但他又没有十足把握,问,还缺少什么?似乎照律法说,他已作到完全的地步,再没有什么可作的了。
(3) 要作完全人(21节)
a.
耶稣承认他自小遵守诫命,但问题是没有“完全”,没有完全照着律法的本意去行。只注意律法的字句,却没有按着律法的精意来生活;只注意律法的消极方面的要求(不可…不可…),却没有向“当爱神”,“当爱人如己”的积极要求而努力。这就是虚伪宗教的本质,叫人自义,不肯接受耶稣的救恩。
b.
耶稣说,你若要完全,就要来(靠信心),跟从主。如果财富是拦阻,就要变卖分给穷人,完全顺服神的旨意,这是进天国的首要条件。人要得永生,必须认识自己是罪人,没有达到神的良善。去掉自义,与神,与人都有良好的关系,就可以进入天国。
(4)
这青年人听见这话,就忧忧愁愁的走了(22节)。可见他内心明明晓得主的话是对的,是好的,可是他却拒绝接受。原因是:因为他的产业很多。他要钱胜过要主耶稣,所以,走不上这条跟随主的路,十分可惜!
4.耶稣教导门徒关于天国的事(23-30节)
(1)
耶稣宣告,有钱的人进天国是难的(23,24节)。不是不能,圣经中也有财主是敬虔的(如巴拿巴,徒4:36)。但在当时,人们认为财主自然会进天国,因为人们以为财富是神的祝福,穷是罪的刑罚,但主说:财主进天国难!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,靠人的力量是不能的。
(2) 门徒感到希奇,问,这样谁能得救呢?(25节)这处的“得救”相当於进入天国,或得永生。门徒想,既然神所祝福的财主都很难进去,那么还有谁能呢?
(3) 耶稣解释,在人这是不能的,在神凡事都能(26节)。神能作成救恩,人只要降服,相信。神专作人不能的事。
(4) 彼得的问题:跟随主的人,将来得什么?(27节)
a. 彼得和其他门徒不是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,他们早已撇下了一切,来跟随主,现在才向主提出这问题。所以主没有责备他们,乃是将跟随主的结果告诉他们。
b. 主应许将赐给他们三样大的赏赐,这是出于主的恩典,不是因为人作了牺牲。
(i)
大得荣耀。主耶稣应许,到这时代结束,天国开始(28节,“复兴”的涵意)的时候,他们十二个使徒要坐宝座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。因为他们弃绝弥赛亚,基督是审判官,祂要忠心跟随祂的人,一同分享祂的荣耀。
(ii)
百倍报偿。凡为跟随主而撇下一切的,必要得着百倍的报偿。百倍不是数量上的百倍,乃是在神那里得着丰富的赏赐。今天所撇下的是暂时的,物质的;将来从主所得的却是永远的,属灵的。耶稣不是主张,跟随主就要放弃家挺,而是要将什么放在优先。总之,神会丰丰富富的报偿今天门徒所失去的。
(iii) 承受永生。指能享受永生的福乐。内心有平安喜乐,常常经历神的同在。永生不是到将来才得到,乃是从重生得救时就开始了,今世是预尝,到永世完全实现。
(5)
结语:然而有许多在前的,将要在后;在后的,将要在前(30节)。福音书中记载耶稣这句话有几次,各有不同的用意。这处是关于来世的赏赐,永生是恩典。一般的人以为富人,居高位显赫的人会比穷人,卑微的人先进去。但主说不是,而是像小孩子那样信靠主,为主放下今生福乐的人,先进神的国。
五、 背诵经文(19:6)
既然如此,夫妻不再是两个人,乃是一体的了。所以神配合的,人不可分开。
<上一章> <目录>
<下一章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