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太福音概要

徐兴言长老

二十六 真正的伟大(20:1-34)

一、引言

1.这一章与上一章连接是很自然的。上一章末后一句话,说到跟随耶稣作门徒的代价,以“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,在后的将要在前”作为结束。到了第20章,耶稣讲了葡萄园的比喻,完全是为了加强解释“在前的将要在后,在后的将要在前”的真理。藉着这个比喻,使我们能深入了解事奉主的秘诀。

2.这一章将焦点转向耶路撒冷,弥赛亚将要受苦受死。但门徒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,约翰和雅各的母亲反倒为两个儿子求高位,因此耶稣教导他们,什么是真正的伟大。这章的末了,在去耶路撒冷途中,耶稣医治两个瞎子。

二、 本章简单地可分为三段:

A葡萄园的比喻(1-16节)

B真正的伟大在于愿将生命倾倒去服事人(17-28节)

C耶稣医治两个瞎子(29-34节)

三、 葡萄园的比喻(1-16节)

1.这比喻中的家主(或园主)代表神;葡萄园代表祂的国;工人代表神召来事奉祂的人。

2.事奉的必须。在这比喻中两次提及,凡是不进入葡萄园作工的人,都是“闲站”的人(3,6节)。同样,主付了重大的代价救赎我们,我们若不事奉主,就是“闲站”,浪费我们的一生。

3.事奉的机会。

(1) 园主雇人进葡萄园作工,这是在收成季节,打散工的人一清早就站在街市上,希望有人雇他们作工。一天的工作时间是从早晨六时到下午六时。

(2) 园主从清早起,一共五次出去雇人(这五次是:清早-约早上六时;巳初-上午九时;午正-中午十二时;申初-下午三时;酉初-下午五时)很明显这主人-直在寻找工人,他给人工作的机会,是出于他对“闲站”的人的恩情,不然他怎么会在下午五时还去请工人呢?这正是神召人跟随祂,事奉祂的写照。神是全能的,祂召人来服事祂,不是为祂自己,完全是为了使我们在祂工作上有分,将来也有分于祂的荣耀(19:28)

4.事奉的态度。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进入葡萄园工作的,分别代表三种不同态度事奉神的人。

(1) 为得工钱的事奉(2节)。这是与园主签约讲定工价的工人。他们怕吃亏,所以与主人讨价还价,讲定之后才去工作。这些人的态度,为要得好处而事奉主。

(2) 因信靠而事奉。第二,三,四批人,并没有与主人签约。当他们听见园主说,“你们也进葡萄园去,所当得的,我必给你们”时,他们就信而顺服地进去工作。这就是那些明白圣经教训而投入事奉的人。他们认为事奉乃是人当尽的本分。

(3) 存感恩的心而事奉。这是最后一批人所代表的。他们不作工,乃是因为没有人雇他们。一有机会,他们的心是何等欢乐和感激。后来又发现主人所给他们的工钱,远远超过他们所求所想的,他们更加感恩。这就是那些以事奉主为恩典的人。他们心中觉得事奉主太迟,太少,而主的赏赐却是太多,所以心中总是满了感恩和喜乐(要注意,这三种态度不是因为进入事奉的时间早晚,乃是代表他们对事奉的认识)。

5.事奉的奖赏

(1) 主人给所有的工人,都是“一钱银子”。先雇来的就埋怨主人说,“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,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(工钱)吗?”人的常理是多劳多得,但事奉却不是这样。

(2) 第13-15节是主人的回答,他从三方面来解释:

a. 公正。主人说,我没有亏负你,当初你我讲定的是一钱银子,现在我付的不是一钱银子吗?你没有道理埋怨,拿你的工钱走吧!

b. 绝对权力。主人有绝对权力,他说,“我给那后来的和先来的一样,有什么不可?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?”同样,神对祂的国度有主权,祂不需要向人解释,祂为什么这样作,祂给的再多也是合理的。

c. 人不要计较得失。主怎样对待工人都是恩典,要为自己所得的感恩,也为别人所得的高兴。不要看到别人得到好处,就“红了眼”。

6.结语:第16节耶稣说“这样,那在后的将要在前了,在前的将要在后了。”主提醒我们,所有事奉祂的人,将来都必会得着祂的赏赐。主不是根据事奉年日的长短,也不是我们投入事奉时间的先后,乃是根据我们的动机与态度是否单纯和爱祂?

7.教训:

(1) 这个比喻不是关于救恩,乃是强调事奉正确的态度。主人先给最后来的人发工钱,他要那些先被雇佣的人看看,他付给后来的工人有多少,主人以这种方式向他们显示他是多么地慷慨。这告诉我们,神有丰富的恩典,祂总会给我们比我们所该得的更多。

(2) 这比喻重点不在奖赏。因为神不是给每一个工人同样的奖赏。“但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奖赏”(林前3:8)

(3) 如果我们事奉神只为了个人的利益,就会失去祂给我们最好的祝福,我们必须全心信任祂,爱祂,并且相信祂给我们的是最好的。

(4) 我们要小心,不要埋怨神,嫉妒别人。当你看到一个抱怨的仆人,就知道他还没有完全顺服主人的旨意。

四、 真正的伟大在于愿将生命倾倒去服事人(17-28节)

1.耶稣第三次预告祂的受苦受死(见16:21;17:22)。这次祂清楚地提到十字架。这个宣告也是预言,过不多日子就完全应验了。主耶稣在耶路撒冷被捕,被犹太人议会和罗马人彼拉多审问,鞭打,最后定死罪,钉十字架,第三日复活。显明祂是基督,是神。

2.但是门徒对主的宣告漠不关心,相反的,雅各,约翰和他们的母亲却来求耶稣,让他们在天国里坐在主的左右边。耶稣谈到十字架,他们却对宝座有兴趣,并且要在十二个宝座中(19:28)得最高的地位。

3.他们的要求有一部分是对的。他们确实相信祷告(他们的母亲求耶稣),相信耶稣给他们坐宝座的应许(19:28),也相信以色列会复兴(19:28的复兴,表示新生,更新),耶稣和跟随耶稣的人会回到地上治理新的世界。他们有信心,相信主耶稣一定会建立祂的国度。

4.但他们的要求有许多错误

(1) 他们无知。耶稣说,“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”。他们不了解去宝座的路是一条很艰难的路。“我们进入神的国,必须经历许多艰难”(徒14:22)。

(2) 他们的时间观念错误,以为弥赛亚的国度即将来临。

(3) 他们的价值观念错误,以为一个人的荣耀是地位显赫,高人一等,可以支配别人。

(4) 他们的要求不只是世俗化的想法,也是来自撒但,出自骄傲的心。

5.耶稣的教导。耶稣看到他们的心,虽然要求不合时宜,世俗化,但耶稣却没有斥责他们,祂也不否认在国度里,确实有左右的座位,耶稣从正面引导他们。

(1) 指出努力的方向。主提醒他们,目前他们要注意的不是宝座的左右,乃是祂 的“杯”。“杯”可以是神忿怒的杯,也可以是祝福的杯,这里的杯指忿怒的杯,主在十字架上担当罪的刑罚(十字架的苦难)。主耶稣没有怀疑他们有受苦的心志,所以主说,“我所喝的杯,你们必要喝”。但是门徒要预备的是,能不能喝?当主问:“你们能喝吗?”,他们不加考虑的立刻回答:“我们能!”,其实,他们自以为能,实际上还是不能的,当十字架临到时,他们就逃走了。

(2) 荣耀属于神的主权。门徒关心在神的国里,谁坐在主的左右。主说,这不是祂可以赐的,乃是父神“为谁预备,就赐给谁的!”人无法预知,要留待天国降临时才揭晓,目前人所当作的事乃是行神所喜悦的事。

6.真正的伟大的属灵原则(25-28节)

(1) 那十个门徒听见约翰,雅各的举动后,就都恼怒这兄弟二人。因为他们十个人也都有同样的雄心,想得主左右的座位;他们也都有同样的错误,对国度和荣耀的观念不正确。所以主就将十二个门徒召在一起,予以教导:

a. 不要像外邦人的样子。主耶稣在第25节说到,什么是外邦人的权柄和荣耀。属世的国度的权柄荣耀,是统治者去统治别人,作官的用权柄辖制别人,所统治的人越多,属世的权柄荣耀也越大。然而耶稣说,“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”。谁要作领袖的,就要作众人的仆人;谁要作头的,就要作众人的奴仆。属灵的权柄荣耀表现在服事人,所服事的人越多,属灵的权柄也越大,二者的差别太大了。

b. 要学主耶稣的样子。第28节,耶稣向门徒指出,祂自己就是这种属灵的权柄荣耀的化身。祂虽是神的儿子,却降世为人,不是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服事到一个地步,不但将人从罪恶拯救出来,为此祂甚至舍命,作多人的赎价。耶稣给我们树立一个好榜样:真正的伟大,就是愿将生命倾倒去服事别人。

c. “作多人的赎价”的“作”这字是“替代”的意思,这表示基督的死是“替代”的性质。“赎价”是赎一个奴隶或一个囚犯的价银。主作多人的赎价,这赎价不是付给撒但,乃是献给神,满足了神的公义,平息祂对罪的忿怒。这赎价不是别的,乃是基督自己的性命,作带血的赎罪祭。这就是十字架的意义:基督自己替代我们承受了神对罪的刑罚。

7.或许有人问:如果教会领袖是仆人,他们怎能领导众人?

耶稣不是在贬低领导地位的重要性,祂只是强调作领袖的人需有正确的动机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作仆人,只是其中一些人是以领导的方式来服事。敬虔的领袖若跟随基督的榜样,便会选择谦卑之路;他们的动机不是个人的野心,而是一班热切关爱神的子民,渴望完成神旨意的强烈意愿(彼前5:2-6)。

五、 耶稣医治两个瞎子(29-34节)

1.在这件事上,耶稣把祂刚刚教导门徒的指示付诸实行,祂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。祂就是这样的服事了两个瞎子,成为这两个瞎子的仆人。

2.这两个瞎子的特点:

(1) 听见耶稣。眼虽不能见,但耳朵却可以听见。世人虽被撒但弄瞎了心眼,只要他肯听主的福音,仍然有蒙恩的机会。

(2) 呼求耶稣。“大卫的子孙,可怜我们吧!”大卫的子孙就是神差来的弥赛亚。福音的中心是基督(弥赛亚),只有祂从死里复活,凡求告祂名的人,就必蒙赦罪,得永生。

(3) 不怕阻挡。众人责备他们,可是他们却不气馁,越发大声呼求。因为他们知道所求的是耶稣,祂满有怜悯。同时,他们也抓紧机会,或许这是唯一的机会。

(4) 深知所需。主耶稣问他们:要我为你们作什么?他们没有要金银,地位,只求主叫他们的眼睛看见,从今以后,能在光明中生活。这告诉我们,祷告不但是有所求,并且求得正确,以信心去求。

(5) 跟随耶稣。耶稣听了他们的呼求,动了慈心,将他们的眼睛一摸,他们立刻看见,就跟从了耶稣。他们找到了人生最蒙福的路,跟随耶稣。

六、 背诵经文:(20:28)

正如人子来,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并且要舍命,作多人的赎价。

<上一章>       <目录>       <下一章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