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太福音概要

徐兴言长老

二十九 法利赛人的八祸(23:1-39)

一、引言

1.上章说到耶稣与犹太人领袖的对话,主耶稣意识到,这些领袖已经无可救药,他们要杀害耶稣的意图也不会改变。他们这样做不但毁灭了自己,也毁灭了整个国家。因此耶稣要严厉地责备他们,宣告这些假冒为善的领袖“八个祸哉”。“祸哉”不是咒诅,乃是表示当神的爱心与宽容不能被人接受,人不肯悔改时所得的后果。

2.耶稣不只是责备这些领袖,也要提醒门徒,所以在责备法利赛人之前,祂先对“众人和门徒讲论”(第一节)。一方面希望门徒对这些领袖不要盲目跟从,以致与他们一同灭亡。另一方面,主提醒门徒,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,因为人很容易落在假冒为善的错误中。

二、 本章可分三个段落:

A警告门徒不要效法法利赛人的行为(1-12节)

B责备法利赛人的各种错误(13-36节)

C对耶路撒冷的悲叹(37-39节)

三、 警告门徒不要效法法利赛人的行为(1-12节)

1.并不是所有的法利赛人都是假冒为善的,当时大约有六千个法利赛人,其中大部分人在追求真理和圣洁上是认真的。“法利赛”这个字的意思是“隔离”(to separate)。他们与外邦人和不守律法的犹太人不相往来。他们当中也有一些寻求真理的人,如尼哥底母(约3:1),亚利马太人约瑟(约19:38)。但是部分法利赛人却是利用他们的地位抬高自己,谋取私利,抵挡基督的福音。

2.耶稣承认他们教师的地位(坐在摩西的位上,2节)。虽然文士和法利赛人言行不一致,又反对耶稣,然而主仍然承认他们对摩西的律法是有研究的,他们教师的地位仍是应当被尊重的。如果他们的为人有错,但所教导的律法却没有错,就不要因人废言,不听从所教导的律法了。若是如此,受亏损的,不是别人,乃是自己。所以,主吩咐门徒说,“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,你们都要谨守遵行!”这是一个爱慕真理的人应有的态度。

3.什么是法利赛人的坏行为呢?主耶稣将它归纳为四样:

(1) 言行不符(3节)。他们能说不能行。可以说真理,却不行真理。说真理的目的,只是叫别人去行,自己根本无心去行。他们是言语上的巨人,却是行动上的侏儒。

(2) 待人严,待已宽(4节)。“把难担的重担,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,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。”换句话说,法利赛人对人比对自己更严厉。耶稣来是要减轻人的负担(太11:28),但律法主义者经常使负担更沉重。

(3) 生活行为取悦与人,不求实质(5节)。“他们一切所作的事,都是要叫人看见”,得人的称赞。既不是为别人的好处,也不是为荣耀神,甚至用宗教的装饰品表现他们自己的虔诚,耶稣特别提出他们要叫人看见的两件事。

a. 将佩戴的经匣(即第5节“佩戴的经文”)加大。犹太人照申命记6:8的教导,将放有经文的小匣子戴在额顶和手臂上,表示要将神的话牢牢记在心里。但是法利赛人将经匣做得比别人大,藉此表示他比别人更敬虔。

b. 将衣服的繸子加长。民数记15:38记载,神要以色列人在衣服加上镶边(或繸子),叫他们记住自己有别于外邦人,遵行神的命令。但是法利赛人将衣服繸子做得比别人长,表示他比别人更属灵。

(4) 爱虚荣的心,对头衔十分注重(6-12节)

a. 法利赛人认为座位代表伟大,所以在筵席上喜爱坐首位,在会堂里喜爱坐显著的位置,其实一个人坐什么位子和一个人的价值没有关系。

b. 他们也认为荣耀的头衔(或称呼)代表伟大

(i) “拉比”的头衔表示“一个伟大的人”(相当於今天的荣誉博士),法利赛人喜爱人称呼他们“拉比”。耶稣禁止门徒使用拉比的头衔,因为他们全部都是弟兄,而只有耶稣是他们的教师(即第8节的夫子)。

(ii) 第二个禁用的头衔是“父”。当然称呼自己的父亲为“父”并没有错,但是若将它用来称呼属灵的领袖就不对了。“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,就是在天上的父”(9节)世人(包括基督徒)没有一个是义人(基督徒因信称义,本身没有良善),都是在罪中生的,没有一个人配称为“父”。保罗指自己是“属灵的父亲”,只是表示他在基督里用福音生了他们(林前4:15),但他没有要求信徒使用这头衔来称呼他。

(iii) 第三个禁用的头衔是“师尊”(10节,英文作master),意思是“领路人,领袖,权威。”与第8节的“夫子”不同。“夫子”表示老师;“师尊”表示“走在前面指引的人”。神将属灵的领袖放在教会中,但是他们不能代替神。只有基督是我们的师尊。若有人利用他的地位来辖管神的群羊,他就是篡夺基督的荣耀和权柄。

4.小结(11,12节)。

(1) 要谦卑,彼此顺服(11节)。“谁为大,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(仆人)。”主耶稣说,“人子来,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并且要舍命,作多人的赎价”(太20:28)。主是我们的榜样。保罗说,“我虽是自由的,无人辖管,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,为要多得人”(林前9:19)。真正的伟大是服事别人,不是强迫别人服事我。

(2) 防止骄傲(12节),“凡自高的必降为卑,自卑的必升为高”。如果我们抬高自己,神就会使我们卑下;但是如果我们谦卑,在适当的时候,神就会抬高我们。

四、 责备法利赛人的各种错误(13-36节)

1.把天国的门关了(13节)。主耶稣责备他们挡住天国之门,自己不进去,也不让别人进去。他们拿着天国的钥匙(圣经的知识,参见路11:52),可是他们不相信圣经所启示的主耶稣,因此也影响许多人不信主耶稣。对于愿意相信耶稣的人,他们把信的人赶出会堂,阻挡人得救,所以耶稣说,他们有祸了。

2.貌似敬虔,实为贪婪(14节)。他们伪装很长的祷告。叫人不怀疑他们的计谋。神不反对长的祷告,反对的是假心,重复无意义的祷告。他们巧妙地潜入寡妇的家,骗取她的信任,目的是侵吞她的家产。寡妇在地上无依靠,是弱势的一群,法利赛人不但不帮助她们,反而强占她们的产业,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。

3.勾引入教,目的不正(15节)。他们走遍洋海陆地,很热心,但不是为了兴旺真道,而是竭力地吸引人加入他们的派别,叫人受割礼,守摩西的律法,抗拒福音,引人走灭亡的路,走向地狱。这些被骗入教的人,不但自己的罪恶没有去掉,反倒学了他们的罪恶,可以说是加倍,罪上加罪。

4.瞎眼领路,颠倒事情的轻重(16-22节)

(1) 他们教导人说,若是指着殿和坛起誓,这誓可以不遵守;唯有指着殿里的金子或是坛上的礼物所起的誓,那才是必须遵守的。这种教导无形之中,鼓励人存心说谎,投机取巧。从起誓这事看到,他们所教导的是误导人。

(2) 他们给人一个错误观念,以为金子比神的殿更重要,礼物比祭坛更有价值。把人与物的关系,看得比人与神的关系更重要。其实受造物是神所造的,用来服事神的。耶稣在第20到22节纠正他们的错误。不要认为以受造之物起誓就没有约束力,当人指着受造物(金子,礼物,天)起誓时,也就是向神起誓,这样的誓也是不可背弃的。

(3) 他们的错误教导不但是瞎眼领路,第17节说,他们也是无知的。

(4) 他们的教导不是起誓的问题,其实他们所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,他们要的是殿里的金子,祭坛上的礼物,因为任何奉献给神的东西都不能作其它的用途(太15:5-6),人们用来指着起誓的金子,礼物也不能取回。这些法利赛人不是寻求神,而是贪财谋利。

(5) 神不鼓励人起誓。太5:33-37,耶稣说,什么誓都不可起。你们的话,是,就说是,不是,就说不是,不可以用起誓来证明你的诚实。至于法律上要求的誓言例外。

5.在小事上讲究,在大事上忽略(23,24节)。法利赛人注重小节。一般人奉献,是按着律法吩咐的,献上五谷,油,酒的十分之一;但是他们却更加仔细,甚至将最细小的薄荷,茴香,芹菜十分之一也献上。但是他们对于敬虔的实质——公义,怜悯,信实这些更重要的事,反倒不行。耶稣说,“这是你们当行的,那(献芹菜等)也是不可不行的。”意思是不要轻忽细小的 ,更不应该轻忽重大应尽的本分。好像把最小的蠓虫滤出来,极大的骆驼却吞下去一样。

6.只求外面的干净,不顾内心的清洁(25,26节)。犹太人洗净杯盘,不是专为求清洁卫生,也是为守规矩(见可7:4)。法利赛人只重规矩而忽略对付罪恶,以致杯盘内的东西(酒肉)都是从勒索中得来的,这样不能得神的喜悦。所以他们是瞎眼的,自己走迷了路。耶稣说,纠正的方法是先洗净杯盘的里面,就是杯盘内的食物,应当是自己从勤劳中得来的,不该从勒索得来,并且吃喝要有节制,不要放纵。这样,他们的洗净杯盘,才算真洁净,也能合乎神的心意。

7.只求外面的美观,不顾里面的污秽(27,28节)。犹太人很小心不去触摸死尸或任何和死有关的东西,因为这会使他们在礼仪上不洁净。粉饰的坟墓会使人不防备就陷在不洁之中,照样,假冒为善的人很容易取得人的好感(特别那些善良的人),可是里面却装满伪善和不法的事。

8.迫害先知,流义人的血(29-36节)。

(1) 从以色列的历史看,那些假冒为善的领袖,一贯是真理的死敌。所以神差来的先知,纷纷被这些领袖们杀掉。主耶稣指出,今天的领袖们虽然夸口,他们不会犯他们祖宗的一样的罪,他们愿意好好修饰死去先知的坟墓,但是他们的本性没有改变。因此他们将要继续行他们祖宗所行的事,并且行更可怕的事,就是要杀害耶稣,神的儿子,神差来的最大的先知。

(2) 旧约圣经的记载中,第一个殉道者是亚伯(创4章),最后一个殉道者是撒迦利亚(代下24:20-22)。神是公义的神,当人的罪恶满盈时,可怕的审判就来了。耶稣在第36节说,“我实在告诉你们,这一切的罪,都要归到这世代了”。从历史来看,这个预言在主后70年应验了。耶路撒冷城被毁,圣殿被焚烧。

五、 对耶路撒冷的悲叹(37-39节)

1.这几节经文是主耶稣悲欢的话,因祂爱耶路撒冷,为他们失去许多救恩的机会感到悲哀。主不但预见这些领袖所要犯的罪行,也预先看见这罪行带来毁灭的后果:你们的家成为荒场(38节)。

2.“我愿意……,你们不愿意”这句话(37节)说出弥赛亚被拒绝的悲剧。神是全能的,但祂却不能把祂的救恩强加在人身上;祂也是公义的,祂也不能改变他们顽固拒绝的结果。

3.母鸡将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,是一幅充满了爱,温柔的照顾,以及愿为保护他人而死的图画。耶稣确实为这个世界和以色列的罪而死。

4.耶稣是带着一个应许死的,有一天祂会回来,以色列人要看见祂,并且说,“奉主名来的,是应当称颂的”(引自诗118:26)。当主耶稣再来时,以色列人要哀哭悔改,全家都要得救(罗11:26)。

六、 背诵经文:(23:2,3)

(耶稣)说:“文士和法利赛人,坐在摩西的位上,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,你们都要谨守遵行;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,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。”

<上一章>       <目录>       <下一章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