腓立比书概要
八、 神的平安与平安的神(4:1-9)
一、 引言
1. 保罗在结束第三章时,劝勉信徒要知道自己是天上的公民,等候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;同时也警告信徒,要提防十字架的仇敌,他们要引诱信徒偏离正道。
2. 接下来到第四章,保罗要告诉信徒,在等候救主再来的时候,应该怎样生活,他鼓励信徒要站立得稳,要同心,要喜乐,祷告,经历神的平安。
二、 本段经文的分段
A 要站立得稳(4:1)
B 在主里同心(4:2-3)
C 靠主喜乐(4:4-5)
D 凡事祷告(4:6-7)
E 基督徒积极的心态(4:8-9)
三、 要站立得稳(4:1)
1. 第1节一开始,英文版有“所以,therefore”一字(中文漏译),也可译为“就是这样”,这就将上下文连接起来,指出等候主再来的同时,该有的生活。
2. 本节经文指出三件重要的事:
(1)
保罗对腓立比圣徒的深厚感情。他称腓立比圣徒是“我所亲爱所想念的弟兄们”(“我亲爱的弟兄”说了两次)。这是基督徒之间真挚的爱,在生命里联结的爱。保罗身在监狱,但他的心想念他们。“想念,longed-for”在原文,意思是因与所爱的分离而产生深切的痛苦。
(2)
保罗以腓立比圣徒是他的喜乐和冠冕。“你们就是我的喜乐,我的冠冕。”喜乐是因为看到信徒生命长进,在传福音上与他同工。“冠冕”不是王冠,乃是运动场上优胜者得的桂冠。保罗将来得冠冕,其中有腓立比圣徒的参与。
(3) 这样,腓立比的信徒就要在主里(即靠主)站立得稳。如同士兵坚守岗位奋勇抗敌,在信心上与主联合,在信仰上不动摇,等候主的再来。
四、 在主里同心(4:2-3)
1.
教会如果要站立得稳,在属灵的争战中得胜,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,信徒(特别是教会同工)在主里同心。第2节,保罗呼吁腓立比两位姊妹,友阿爹和循都基,要在主里同心。
2.
从经文中看到,这两位姊妹是保罗的同工(第3节,她们在福音上曾与我一同劳苦),是腓立比教会中有影响的人物,她们不同心。保罗没有指出她们的分歧是什么,肯定不是真理方面,而是一些小事。历史上教会的分歧通常是从小事开始的。
3. 保罗没有站在那一边,他是站在合一的一边,只劝她们要在主里同心。意思是:你俩都有错,要同心,尽管有分歧,但在主里要同心,不是在作法看法统一,乃是灵里的合一。
4. “在主里同心,”英文作same mind in the
Lord,指在基本信仰是一致的,都是罪人,与神隔绝,该受神的忿怒,现在因基督的救赎,被救出来了。基督徒不一定在细节上都一致,但可以在基本的信仰上一致。
5.
保罗除了自己相劝以外,还要求教会里一位弟兄帮助这两位姊妹,使她们和好。这位弟兄曾与保罗和这两位姊妹同工过(3节,“你这真实同负一轭的”),教会也要支持这位弟兄。
6.
第3节的“生命册”是一个重要的词。所有信主的人名字都在生命册上,神的儿女的名字在上面不会被抹去。既然弟兄姊妹要在永恒里一同度过,为什么今天不能在地上和睦相处呢?应当将争端化为互相包容,彼此相爱,保守合一,荣耀神。
五、 靠主喜乐(4:4-5)
1. 保罗看到教会中两位姊妹不同心的情形,他知道要纠正这种不正常光景,必须从信徒与主的关系入手,所以,第4节说,“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,我再说,你们要喜乐。”
(1)
与主的关系,就是以主耶稣为中心。教会中的难处的产生,多半因为各人与主的关系出了问题。当我们与主的关系出了问题,在处理肢体彼此的关系时,就不能以主为中心,同时,也失去喜乐了。
所以,保罗劝勉众人,要常常喜乐,凡事尊荣耶稣基督,为了得主的称许,以致其他的事都不重要了。主耶稣就是我们所有的喜乐。
(2)
喜乐的源泉来自主耶稣,所以是“靠主”喜乐,也是“在主里”喜乐,“靠主”,指与主联合而产生的生命特征。在信徒或同工之间有争执时,喜乐就失去了,内心就愁苦,甚至发怒。这时,要回到主里,“靠主”,灵里就有力量,就可以面对所发生的难处,内心也有平安了。“喜乐的心,乃是良药;忧伤的灵,使骨枯干。”(箴18:22)这句话,不只是用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,也适用在肢体的关系中。
2. 一个常常喜乐的人,他内心必定是谦让的。“谦让”,英文作gentle,
是温和柔顺,对人宽容的意思,在争执时一种靠主让步,不轻易发怒的态度。当然让步不是没有原则。喜乐是流露在外,谦让是蕴藏在心,所以“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。”喜乐与谦让配成一对,既有内涵,又有外表。
3.
基督徒的谦让是因为“主己经近了”(5节下)。“主已经近了”,一方面指主就在我们身旁,加给我们谦让的力量;一方面也是指主快回来了,地上的是非曲直都要过去,不要坚持自己的权利。
六、 凡事祷告(4:6-7)
1.
第6节,“应当一无挂虑”(6节上)。挂虑是今天现代人的通病,因为世事变幻无常,有太多的事不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下。身体健康,工作,生活,儿女等等诸多的事,实在叫人忧虑。但是基督徒不同,因为有主,可以靠主喜乐,就不应该挂虑或者少挂虑。主耶稣在马太福音6:24-34,一再教导我们,不要挂虑。“所以我告诉你们,不要为生命忧虑,吃什么,喝什么,为身体忧虑,穿什么。生命不胜于饮食么?身体不胜于衣裳吗?”(太6:25)
2. 挂虑的实质是说神不能看顾我,我的问题大过祂的应许。严格地说,挂虑是罪。对待挂虑有四种方法:
(1)
祷告prayer。解决挂虑的方法是信靠神,承认自己软弱,来到神面前,将这些事带到神面前,并且与神相交,这就是祷告。在焦虑时我们很容易退到角落,独自抱怨,但是当我们把事情带到神面前,我们的重担就放下来了。
(2) 祈求supplication。即诚恳地把自己(或别人)的需要,难处告诉神。祈求比祷告更专切,是指明为一定的事件,向神祈求。
(3)
感谢thanksgiving,感谢是祈求的一部分,感谢与祈求并行,人往往在感恩时,又得了恩。如十个大痳疯病人中,那一个回来感谢的,又得了拯救之恩(路17:19)。
(4)
所要的request。意思是具体的求。我们要避免笼统的求。有一次,主耶稣遇到两个瞎子,他们向主求,“主阿!要我们的眼睛能看见。”这就是具体的求,主耶稣就医治了他们。
3. 人一挂虑,就失去了平安。当我们凡事藉着祷告,祈求和感谢,将所要的告诉神以后,神的平安便立即临到了。即使环境还没有改变,但内心平安了,不再忧虑了。
4.
神听祂儿女的祷告,只要所祷告的合乎祂的旨意,神就要成全,照着祂的方法,祂的时间成就。有一点是我们可以确定的,在事情成就之前,神的平安先要在基督里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。最难保守的就是人的“心怀意念”。圣经说,“要保守你的心,胜过保守一切。”(箴4:23)人如果能将他的心和思想保守得住,那么他的心中就有意外平安了。1.
第6节,“应当一无挂虑”(6节上)。挂虑是今天现代人的通病,因为世事变幻无常,有太多的事不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下。身体健康,工作,生活,儿女等等诸多的事,实在叫人忧虑。但是基督徒不同,因为有主,可以靠主喜乐,就不应该挂虑或者少挂虑。主耶稣在马太福音6:24-34,一再教导我们,不要挂虑。“所以我告诉你们,不要为生命忧虑,吃什么,喝什么,为身体忧虑,穿什么。生命不胜于饮食么?身体不胜于衣裳吗?”(太6:25)
2. 挂虑的实质是说神不能看顾我,我的问题大过祂的应许。严格地说,挂虑是罪。对待挂虑有四种方法:
(1)
祷告prayer。解决挂虑的方法是信靠神,承认自己软弱,来到神面前,将这些事带到神面前,并且与神相交,这就是祷告。在焦虑时我们很容易退到角落,独自抱怨,但是当我们把事情带到神面前,我们的重担就放下来了。
(2) 祈求supplication。即诚恳地把自己(或别人)的需要,难处告诉神。祈求比祷告更专切,是指明为一定的事件,向神祈求。
(3)
感谢thanksgiving,感谢是祈求的一部分,感谢与祈求并行,人往往在感恩时,又得了恩。如十个大痳疯病人中,那一个回来感谢的,又得了拯救之恩(路17:19)。
(4)
所要的request。意思是具体的求。我们要避免笼统的求。有一次,主耶稣遇到两个瞎子,他们向主求,“主阿!要我们的眼睛能看见。”这就是具体的求,主耶稣就医治了他们。
3. 人一挂虑,就失去了平安。当我们凡事藉着祷告,祈求和感谢,将所要的告诉神以后,神的平安便立即临到了。即使环境还没有改变,但内心平安了,不再忧虑了。
4.
神听祂儿女的祷告,只要所祷告的合乎祂的旨意,神就要成全,照着祂的方法,祂的时间成就。有一点是我们可以确定的,在事情成就之前,神的平安先要在基督里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。最难保守的就是人的“心怀意念”。圣经说,“要保守你的心,胜过保守一切。”(箴4:23)人如果能将他的心和思想保守得住,那么他的心中就有意外平安了。
七、 基督徒积极的心态(4:8-9)
1. 这两节经文是紧接在“一无挂虑”之后,保罗要告诉信徒,不要忧虑的方法;第一,凡事祷告(6-7节);第二,积极的心态(8节);第三,积极的实行(9节)。
2. 积极的心态(8节)-“弟兄们,我还有未尽的话。凡是真实的,可敬的,公义的,清洁的,可爱的,有美名的,若有什么德行,若有什么称赞,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。”
(1) 保罗先提到六样美德,接下来,以“德行”,“称赞”包括其余未提的,这些事都要思念,这是培养基督徒积极的心态。“思念”,英文作think about
,meditate,意思是推敲,衡量某事物的分量和价值,并且让评估的结果影响到自己的思想言行。
(2) 思念这些事是神的旨意,藉着注目于神所悦纳的事,我们就能塑造我们的心怀意念,变得更像基督。并且如此行的人,神就应许保守他们,赐他们平安。
(3)
保罗所提到的,要思念事有八样,可以分成四组,每组两样。第一组,“真实的,可敬的(true,noble)”。这是关于言行要符合神的真理,此处的“真实”,着重在与暂时的作比较,就是要从永远和终极来看。世上有好多事是真的,比如人会衰老,记忆力会衰退,但这不是终极的真,而是暂时的真。基督徒要将永远的放在优先,不是暂时的现实。
(4)
第二组,“公义的,清洁的(just,pure)。”这是关于在待人接物上,要合乎正义圣洁的原则。神是公义的神,基督徒就要行事正直,是非分明;神是圣洁的神,基督徒的思想行为也要清洁,不被玷污。
(5) 第三组,“可爱的,有美名的(lovely,of good
report)”,这是关于我们的性格,与人相处以诚相待,亲切,和蔼可亲。主耶稣在地上时,接近贫苦的人,病人,甚至要小孩子到祂那里去。我们不单里面有主,外面也像主,让基督的荣美在我们身上显露出来。
(6) 第四组,“德行,称赞(virtue,praise)。”除了以上六样,还要思念一切善行和值得称赞的事。我们也效法去行,必定会帮助我们灵命的成长。
3. 积极的行动(9节)——“你们在我身上所学的,所领受的,所听见的,所看见的,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,赐平安的神,就必与你们同在。”
(1)
第8节是积极的心态,到第9节,是积极的行动,二者是相连,相辅相成的。保罗自己照着第8节所说的去行,所以到第9节,他才有勇气告诉信徒效法他的榜样,要信徒从他身上所学的,所领受的,所听见的,所看见的,都要实行出来。
(2)
“学习”和“领受”是有关教导方面;“听见”和“看见”是有关生活榜样方面。这些都要付诸行动。信徒从保罗听到的教导,和从他身上看到的生活是一致的。言行一致,人才能从他身上有榜样可学。
(3)
第9节下半节说,“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,赐平安的神,就必与你们同在。”第7节说到“神的平安”,第9节说到“平安的神”,这两件事是一致的。在患难当中,我们会有“神的平安”;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我们有平安的神,祂与我们同在。在任何境遇中,我们有“神的平安”,也有“平安的神”的同在。
4.
小结。圣经教导的积极心态与世界的积极思想不同。动机不同:世界的积极思想是关于成功,繁荣;神的儿女要的是谦卑和服事。方法不同:世界的,看人的潜力;但神的,是神在我们里面作。目标也不同:世界的,只看到今生的;但神的,看到来世。
八、 背诵经文:(4:6-7)
应当一无挂虑,只要凡事藉着祷告、祈求和感谢,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。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,必在基督耶稣里,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。
<上一章>
<目录>
<下一章>